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太谷学派:传统民间儒学的殿军

http://www.newdu.com 2017-12-09 中国当代儒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作者:峂清辑
    儒学来源于民间,先秦称子学,也即平民之学,与当时的官学相对立。到了汉代,儒学成为官方之学,但其在民间传播仍不绝如缕。尤其是宋代以来,社会开始平民化,民间儒学得到发展,周敦颐、程颢程颐兄弟、张载、朱熹等在当时都是民间儒学的代表。到了明代,随着王阳明心学的兴起,儒学以会讲等多种方式在民间广为传播,带有民间儒学特色的泰州学派兴起,标志着儒学得到进一步的普及。清代太谷学派继承民间儒学的传统,是传统的民间儒学殿军。
    太谷学派:来自民间,又服务于民间
    嘉庆、道光年间,清王朝由“盛世”转向衰败。这在学术上的表现是如日中天的考据学渐趋走向没落。不过,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以学术救世为特色的思想或思潮,如以理学为特色的桐城学派方兴未艾,又有以春秋公羊学演绎出的经世思潮。学术思想界走出古学的阴影,接触社会问题,开始了推陈出新的过程。正是在这除旧纳新的历史背景之下,反映民间意识的儒学殿军——太谷学派应运而生。
    太谷学派自嘉道间兴起,时断时续一直延续至民国,百余年间在江苏仪征、扬州、泰州、苏州一带广泛流布,全盛时信众达万余人。它来自民间,又服务于民间。
    太谷学派的思想渊源,远祧伏羲、文王、周公和孔子,直接来源则是宋代的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兄弟、张载、朱熹。
    思想特点:“内可翼圣,外可翼王”
    太谷学派主张兼收并蓄,虽然兼采佛、道二氏思想,但仍属于民间儒学,服膺儒家倡导内圣外王。《大学》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周太谷提出,内圣即修身,外王即治国,二者是体用关系,后人评道:“内可翼圣,外可翼王”。
    其一,太谷学派的天道观源自《周易》,借鉴《周易》有关太极生阴阳二仪、阴阳二仪生四象的观点,以为天地自然是有而非无,是存在而非虚空,强调自然,肯定其客观实在性,但也不否认神的存在,这一点尤其表现为对祭祀的重视。所祭之神并非超自然,而是天地本身,包括天地、日月、山川等自然神,承认自然神即尊重自然的力量,而反对人为的神或超自然力量的神,属于一种自然神论。太谷学派认为,占卜问疑有神灵也好,无神灵也罢,都不能以此作为愚弄百姓的手段,占卜问疑的关键在于自审其行为是否合适,它不能取代天规王法。人类最大的苦恼就是生命的短暂,宗教的本质就是要解决生死大事,太谷学派推崇民间宗教,提出“祈天永命”的思想。“祈天永命”并非出家或入山修行以求解脱,而是探寻和把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显然与宗教只寄托于神力的作用不同。
    其二,太谷学派讲天道也谈性命,援天入人,表现为借《周易》等儒家经典说人事,尤其重神心性命的研究,并把它们视为道德修身的基础。周太谷说:“道心天命也,人心者性从心也,从心则危。”人心属后天之心,受社会环境影响,若听从人心则是很危险的,而道心为天所赋予,天命于人,遵循道心即是服从天命,体现天命与心性的合一,这是对《尚书》“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发挥。
    其三,太谷学派也注意到人的主观能动性,修身“其始也以《易》洗心,其终也退藏于密而已矣。”所谓“知天命之在躬而时存之,知太和之气之在性而时养之”,践履天命、存养心性是修身的关键,如果“生民不经一番锻炼,人心何日得转”,扭转世道人心靠道德主体的积极有为。
    修养功夫:“心息相依”与“转识成智”
    太谷学派创立一套独特的修养功夫,即“心息相依”与“转识成智”。太谷学派服膺儒家的道德修养,提倡“天地合德”,上体天心,下立仁道,其入手处是对父母的孝。
    太谷学派所讲的“圣功”包含养,推崇“养天下”。告诫百姓要“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事”,反对不劳而获,要求相互劝勉,共同努力,通过生产积累财物以致富。也希望当权者应遵循孟子,“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吃国家俸禄的当知报国,也当知报民,尤其要体恤农民的艰苦,“唯民饥为可忧也”,因此,君子衣不奢帛而食不奢肉。“亲亲、仁民、爱物”,给民以“实利”,是太谷学派作为民间儒学代表的主要特色。
    当代儒学发展可以借鉴太谷学派服务于民间的精神,面向民间,走进民间,与百姓日常生活相结合,解释与回答一些现实问题,这才是弘扬儒学乃至于传统文化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