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人(今河南孟州),因其郡望为昌黎,所以他又以昌黎人自居,世称韩昌黎。 韩愈倒是出身於官宦世家,但是他出生不久父亲就去世了。他由长兄韩会抚养。不幸韩会也去世了,韩愈只好依靠寡嫂。所以韩愈虽出身官宦,却备尝艰辛。这些不幸的经歷对韩愈的成长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养成了他在逆境下坚定不屈的性格。 韩愈的仕途也并不顺利。他早年三次考进士都落第,只得寄居别人篱下。792年。 终於考中进士,但是唐朝的进士并不意味著一定会有官做。所以他又去报考博学鸿词科,始终未能如愿。后来为了谋求官职,韩愈又多次投书权贵,也都以失败告 终。韩愈只能到地方上谋求一些小官。在中进士十年之后,韩愈才获得了国子监四门博士的职位。第二年又与柳宗元、刘禹锡等人一起被任命为监察御史。此时的韩 愈虽已经三十五岁,但仍不改书生本色。上任不久就上书言事,结果得罪了权贵。於是辛苦谋求来的官职很快也就丢失了,他被贬到了遥远的广东当了个小小的阳山 县令。或许这次贬官对韩愈来说是件好事。因为著名的“永贞革新”正好发生在他贬官期间,以韩愈的性格会不会积极参与其中呢?这是很有可能的事情。如果是那 样韩愈可能会和柳宗元等人一样终身失去翻身的机会了。不过,那样也可能会使韩愈在思想和文学上所取得的成就更大。 唐宪宗即位后韩愈被赦回京,再次出任国子博士。为了避祸,韩愈请求到东都任职。可是他到了洛阳也没有能避祸,因为得罪了宦官而再次被降为河南县令。811年,韩愈结束了县令生涯,正式到中央任职。此后的一段时间里,韩愈虽然也曾经有被降职的经歷,总体上还算顺利,817年,被任命为刑部侍郎。但是刚过了几年好日子的韩愈再一次为自己的梗直付出了代价。819年, 唐宪宗为了给自己增加功德而决定迎接佛指舍利入宫,韩愈於是写出著名的《諫迎佛骨表》。他在《表》中称佛为夷狄,称舍利为“凶秽之餘”,主张“以此骨付之 水火,永绝根本”。结果宪宗大怒,韩愈几乎因此而送命。在裴度等人的讲情下,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所谓“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他在潮州任上 并没有很长时间,也没有什么建树,他在潮州的作为值得记录仅是一件近乎荒唐的事情。潮州有一处水塘里面有鱷鱼出没,於是韩愈就下了一篇咒文,命令鱷鱼三天 内离开否则格杀勿论。虽然韩愈没有为潮州人民做什么贡献,但是潮州人民还是很以能有这样一位父母官而感到自豪,於是潮州人民就把流经潮州的一条河改名为韩 江来纪念他。两年后韩愈又被调回长安,先后出任兵部侍郎、刑部侍郎等职,直到824年去世。 韩愈的道统 韩愈的歷史地位并不是由他的政治活动所确立的。韩愈的歷史地位主要体现在思想史和文学史上。在思想史上一般认为韩愈对宋代理学的诞生起了篳路蓝缕的作用。韩愈的思想中最为重要的无疑就是他的道统思想。他是在《原道》中正式提出了他的道统论的。 韩愈的道统思想并不是空穴来风,也是有所承受的。陈寅恪在《论韩愈》中指出了韩愈道统思想的两个来源。一是由於孟子的启发,一是承袭佛教禪宗的祖统说。对后 一点陈先生认为韩愈早年随长兄在岭南生活,而岭南是禪宗的发祥地,而且韩愈幼年正当禪宗宣传极盛之时,所以聪明的韩愈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可能不受影响。陈先 生说:“退之固不世出之人杰,若不受新禪宗之影响,恐亦不克臻此。”韦政通先生进一步补充认为在韩愈三十五岁被贬阳山县令期间受禪宗影响的可能性更大些。 韦先生还认为古文运动的先驱柳冕就已经提出了以尧、舜、周、孔为文学的正统,暗示了以道统为正的文学观。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健将,他的道统论可能也有这方面 的影响。 韩愈在《原道》中说:“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 以是传之孔子,孔子以是传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传焉。”韩愈所编织的道统也就是道的传授系统。通过这个传承系统使自己所承担之道的合法性获得了歷史性依 据。但是“道”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共名,各家思想都言道。所以韩愈又给他所说的儒家之道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 道,足乎己无待於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也。”这样不仅使儒家的道与其他的道区分开来,而且还使儒家的 道落到了实处。所以他特别标明儒家的道并不是仅仅可用於个人的修养,而且还要用於治国理民的实践上。所以他特别推崇《大学》,他说:“传曰:‘古之欲明明 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 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陈寅恪先生认为:“退之首先发见《小戴记》中《大学》一篇,阐明其 说,抽象之心性与具体之政治社会组织可以融会无碍”。对《大学》的标榜无疑为宋代理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所以朱熹对韩愈这一点十分讚赏,朱熹说: “《大学》之条目,圣贤经传,所以教人为学之次第,至为纤悉。然汉魏以来,诸儒之论,未闻有及之者。至於韩子,乃能援以为说,而见於《原道》之篇,则庶几 其有闻矣”。通过对《大学》的强调使道统也获得了来自经典的支援。 在韩愈的道统说中,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对孟子的强调。本来孟子就是韩愈道统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在韩愈的道统中,他把孟子作为孔子的继承人。韩愈曾经说 过:“始吾读孟子之书,然后知孔子之道尊,圣人之道易行”。所以他主张“故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当然韩愈推崇孟子不仅是因为孟子是孔门正宗,而且 还在於孟子与杨墨的斗争上。韩愈高度评价孟子与杨墨的斗争来为自己与佛道的斗争提供来自道统的依据。韩愈提出道统论的直接动机正是与佛道进行斗争以振兴儒 学。他用道统说确立的中华正道与佛道两家的外道相对抗。韩愈道统论的提出可以看做是儒学开始復兴的一个重要转折。从此后佛道的盛况就不再了,这与道统思想 的提出是有一定关係的。韩愈与佛道的斗争并不只停留在理论上而且是付诸可实践的,他的积极举动在当时应该讲是取得了一定的影响的。 在韩愈所提出的道统中,自孔子以前都是帝王,而孔子以后则是平民。也就是说从孔子起,王统和道统就开始分离了,从此所谓的大“道”就靠儒者们来传承。儒家本 就有重道不重王的传统,韩愈道统论的提出实际上是把儒家的道统放在了王统之上,以道统来限制王统。韩愈自己更是勇敢地以道统继承人自居,其实就是把当时的 皇帝完全放在了一边。在这个意义上韩愈特别重视师的作用,因为师就是道统的具体载体。他在名篇《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传道被 放在了首位,而所传之道就是儒家的圣人之道。 从先秦时期儒者们基本上都是成功的教育家,秦汉以后国家的教育权基本都掌握在儒家手中。儒家对教育的重视是儒家绵延数千年而不绝的一个重要原因。韩愈则把教 育提到了传承道统的高度,则是发前人所未发。韩愈不仅以道统的继承人自居,而且还积极主动地要寻找道统的接班人,自觉地承担起了传道的重任。韩愈对人才的 培养和选拔在唐代是出了名的。《新唐书》本传中说:“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陈寅恪先生在《论韩愈》文中指出,韩愈的官没有元 稹大,寿命没有白居易长,而对后世的影响比二人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生平奖掖后进,开启来学”。 韩愈的道统说也建立在夷夏大防观念基础之上的。他的道统说的主要斗争物件是佛教,他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佛教是外来的夷狄。经过了南北朝的民族融合,唐朝初年 的民族观念是十分开放的。而在中唐以后,中央政府的权威越来越受到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而地方割据势力往往都有少数民族的背景。所以在所谓的古文运动中, 尊王攘夷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不过韩愈通过道统来确立夷夏大防的思想则是众人所不及的。 韩愈的道统思想对他的文学实践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韩愈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地位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韩愈心目中文学并没有独立的地位,他认为文 章只是“道”的表达工具而已,即所谓“文以载道”。孔子老早就说过“言之不文,行之不远”。韩愈正是出於扩大宣传效果的目的而主张对文体进行改进。陈寅恪 先生称韩文“在当时为最便宣传甚合实际之文体”。而且所谓的復兴古文,也具有象徵意义,即要以上古之文来承载上古之道。不仅要回归圣贤的道统,而且还要回 归圣贤的文统。 韩愈的道统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所列的从尧到孟子的道统完全为宋儒所接受。在北宋初年韩愈道统继承人的身份得到承认,比如石介就把他的老师孙复看 成是韩愈以来道统的继承人。韩愈自觉承继道通的精神更是为宋儒所仿效。理学兴起之后,韩愈虽被排除在道统之外,但其篳路蓝缕之功是不可抹杀的。程朱等人对 韩愈还是称讚有加的,朱熹说:“韩愈亦近世豪杰之士”,“如《原道》一篇,自孟子后,无人似它见得”。韩愈对孟子的推崇更是为宋儒所继承,在宋代孟子不仅 上升为亚圣,而且《孟子》一书也由子上升为经,这与韩愈的提倡也是不无关係的。总之,韩愈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佔据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如陈寅恪先生所指出 的“退之者,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先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