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儒家最鄙薄、最痛恨的一种道德人格,指貌似忠信廉洁,其实毫无道德原则,只知媚俗趋时的人。这种人易与坏人和恶势力同流合污,而别人却难以抓住其缺点。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论语·阳货》)《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言不顾行,行不顾言,……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愿也。”他认为乡愿是贼害仁德的人,他们处事圆通,讨好每一个人,貌似有德,实际是对恶势力低头。这种人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缺少见义勇为的品质。孔子主张,为人要坚持道德原则,《论语·子路》载:“子张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南宋朱熹也痛恨乡愿,他在《朱子语类》卷六十一中直斥“乡愿是个无骨肋底人,东倒西擂,东边去取奉人,西边去周全人,看人眉头眼尾,周遮掩蔽,唯恐伤触了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