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国时孟子的用语。指人们在道德意识的支配下所产生的一种无所畏惧的心理状态。《孟子·公孙丑上》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种气和道德意识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果缺乏道德意识,或者因做了于心有愧的事而损害了道德意识,立刻会感到气馁。培养浩然之气的过程也就是加强道德意识的过程。这种气是通过长期道德实践的积累从内心自然产生的,不是凭偶然几次合乎道德的行为勉强袭取的。只要培养得法,这种气就会变得伟大而刚强,并且四处扩散,上下流行,充塞于天地之间。这个用语充分体现了孟子强调道德作用的思想以及他的学说中具有的神秘主义因素。 依照孟夫子的要求,一个人想具有浩然之气,首先必须坚持正义和正道,即需有人间的正气,即有坚持原则,坚持真理的精神;表面上看,浩然之气无声无形,就连孟夫子都说“难言也”,是一句话两句话难以解释得清楚的。这就有了两层意思:一是它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需以直养之,一般人很难理解;二是其为气也,需配以义与道,还需“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乖,普通百姓哪能做得到呢?即使君子往往也需要很长时间很到功夫才可努力达到。其次要把培养浩然之气作为自己的长期的行动。一项义举,一个善行,往往很容易去做;但要让你坚持不懈地去做,把它作为你终身的事业去追求,恐怕普通人是难以做到的。用今天的话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但是,浩然之气就是要“集义所生”,而非“义袭而取之”的。就是说,它是平时一点一点的善行义举的累积,而不是偶然之间做出的助人之举。再次,培养浩然之气是出自一个人的自觉自愿、自然而然的行为,不带有任何的功利,不能强行逼迫,揠苗助长。就象生活中的许多志愿者那样不计报酬,不图名利,不求回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