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涛 作为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对价值、利益、善与恶等判断的伦理观念,也就自然而然地渗透到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去。从中国传统哲学汲取思想运用到现代管理,是大多中国企业家所采用的做法。儒、道、释的哲学追求总体上是积极和向善的,它们在历朝历代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民生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儒家文化与商业伦理 儒家思想对中国企业经营的影响最为深刻,这除了历史文化禀赋之外,更有企业家对儒学和企业经营法融合的兴趣的原因。例如,仅是《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名句便感染和启发了许多人。细想之,确如此。制定商业计划,要遵循人之所需,尊重市场所需,自己都不能信赖的产品,何以销售与他人呢?制定用人制度、对外公关策略,要循人才之需要,社会之需,自己都不满意的岗位制度,何以让他人称道?经营中的方方面面,皆如此理。所以,很多人借此句演绎出“换位思考”、“别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等等这样时代理念。 当然,我们身边的反面的案例也比比皆是。譬如在某些地区的中小餐饮店有这样一种说法:自家做的饭菜家人一般都不会食用的。为什么呢?因为其深知饭菜加工的卫生环境之恶劣,深知掺杂的配料是如何之劣质。既然如此,何又售予他人呢? 道家文化与商业伦理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是说做事要谨慎收尾,如同开始时一样,即始终要谨慎从事。这是老子的智慧的杰作,也常作为企业家经营的座右铭。 “慎终如始”一种责任的态度,它要求企业始终不能违背经营的一般道德要求——承诺给消费者的、给员工的、给社会的,要恪守如初。企业的初始心愿一般都是积极美好的,他们并不希望通过舞弊来获得利润,然而在过程中受到了不断的磨砺和诱惑时,有些人放弃了正直,有些人则恪守如初。 的确,市场运动规律是复杂的,甚至令人难以捉摸,但能坚守自己的正直信念,坚持承诺严格履行,终究会赢得胜利,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反之,那些一直向社会炫耀自己的“诚信”和“实力”的企业,如果不能给社会同样的答复,终会一败涂地,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佛家精神与商业伦理 我们来看看管理界传播得十分热门的“舍得”理念:“舍得”者,实无所舍,亦无所得,是谓“舍得”。这是佛家思想的经典。 佛家认为,万事万物皆在“舍得”之中成就自身,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如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样。商业中,“舍”就是付出、投入,是对社会的贡献、,“得”是成果、产出,是社会的认同。所以,“舍得”作为一种哲学思想的体现,也是企业家常用来权衡价值的指导思想。不懂得取舍,企业就会变得脆弱——王石先生说过这样的话:“缺钱对民营企业并非坏事,因为资金有限,不允许你盲目投资,不允许你犯大错误。如果你的战略目标不清楚,又没有控制能力,钱多了反而是坏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