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管理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初对现代管理理论反思后,首先盛行于西方的一种管理理论。这是一种通过研究许多国家和企业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管理的历史经验和动态,采用科学的比较分析,以探索最佳的管理模式和普遍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管理基本原理的理论。 这一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有美国的理查德·帕斯卡尔、托马斯·彼得斯、巴里·里奇曼、威廉·大内,日本的大岛国雄,英国的密勒和罗杰·福尔克等。 比较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是:(1)在研究方法上,以比较研究为基础,把所研究的对象放到更为广阔的背景下考察。通过两国或多国企业管理的比较研究,便其能清楚看出不同国家企业管理的相似之处和不同特点,这就提高了研究的立足点,扩大了研究的范围。(2)在研究重点上,由注重理论转向注重管理实践比较。如美国对日本的研究,发现日本和美国的根本差异不在于表面的一些具体做法,而在于对管理因素的认识有所不同。美国管理过分强调技术等"硬"因素,而日本则注重信念、宗旨、人等"软"因素。(3)提出了一系列比较管理研究模式。比较管理学派的学者提出了各自的比较模式,如法默—里奇曼模式,认为外部环境是影响管理过程与管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这个外部环境是指不同国家的环境还是指影响公司、企业的国内环境。这是因为,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差异很大,有时在同一个国家内,其文化的差异也比较明显。他们列出了被认为对管理过程与管理效果有特别影响的外部制约因素的四个变量:教育变量、社会变量、政治法律变量、经济变量。而管理过程与管理效果决定了公司的效率,进而又决定了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效率。 比较管理理论中最有代表性是日裔美国管理学者威廉·大内提出的Z理论。他把美国企业组织形式称为A型组织,把日本企业组织称为J型组织。他认为美国的企业必须通过学习日本实行革新,形成一种既能有高生产率、又能有高度职工满足的民主的企业组织。他把这种新型组织称为Z型组织。Z理论的核心强调信任和关心员工。他认为,美国的管理界要理解和认识到必须建立一种有特色的美国管理方法,要运用独创性去找出新的组织和新的管理方法。 比较管理理论学派也是我国主要管理理论学派之一。由于我国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上是后进的,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特点有比较地引进吸收西方先进管理经验,同时加上大批从海外归来的学者介绍西方管理思想,因此,目前我国大量的管理著述都具有比较管理理论的色彩。一些发达国家运用成功的管理方法搬到中国企业未必就能成功,要最终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既先进又独具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采用比较管理理论的学习、对比、消化、创新的方法显然是最有效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