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海外汉学 > 综合述评 >

“海外汉学研究”主持人的话之八

http://www.newdu.com 2017-12-12 苏州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 佚名 参加讨论

    美国斯坦福大学王斑教授的《历史的崇高形象——20世纪中国的美学与政治》列入“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译丛”出版后,在国内学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刘锋杰教授与译者和几位年轻的博士,专门就此书进行了座谈。他们认为,王斑对20世纪中国美学与政治关系的新阐释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深入地思考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王斑把政治当作总体艺术品,包括文学创作在内的审美活动也就自然而然地与政治具有某种融通的可能。这是从政治作为艺术品的角度出发看文学的。但如何区别文学与政治,保持文学的自然创造的本质特性,从文学的角度看政治,将会揭示另一种可能性。他们提出,文学与政治的融通其实就是“文学对政治的自由想像”,文学作为一种美好生活的想像与政治作为一种美好生活的想像,使得二者走到了一起,却又具有不同的言说与建构功能。这些论点精彩纷呈,深具启发意义。我们期待有更多象这样的座谈,能够围绕一本书、一个问题与海外学者深入对话,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地推进海外与国内学界的交流与互动。
    本期发表的另一篇文章是米列娜教授的《文化记忆的建构》。米列娜在国内学界广为人知,主要缘于1991年她主编的《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小说》(1980)由伍晓明译成中文,改名为《从传统到现代:19至20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小说》,纳入“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丛书”出版。最近北京大学出版社又出版了陈平原和米列娜主编《近代中国的百科辞书》一书。除了这两本书之外,国内对米列娜的译介难见踪影。这篇译文或可略作弥补。米列娜早年捷克学习中国文学,曾师承欧洲汉学大师普实克教授。1968年远赴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在那里教授中国文学达二十七年之久,直到1996年秋才重新回到布拉格。所以,虽然她秉承了欧洲汉学的传统,可我们往往还是把她归之于北美汉学,毕竟她主要的学术活动都是在北美完成的。《文化记忆的建构》讨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学史的书写,尤其是对胡适的《白话文学史》提出了质疑。她认为一些早期中国文学史书写所取得的成就,是稍后五四学者们撰写的文学史所不及的。胡适先设定命题——白话文学主导地位,再加以论证的研究方法,某种程度上是中国文学史书写的倒退。这部有问题的文学史的合法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这一五四图景需要重新审视,文学史领域的文化资本还需要重新评估。米列娜的研究可以放在海外学界质疑五四神话,重审晚清文学现代性的大背景下加以考量。她对早期文学史书写的肯定,也为我们重新思考“重写文学史”的论题提供了新的参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