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画鸡寓大吉:“鸡画”在生肖画中有何特殊之处(3)

http://www.newdu.com 2017-12-13 美术报 newdu 参加讨论

    在“五德”中,还有表现“勇”者,以《斗鸡图》最为常见,如晚清画家鲁瀛山的《斗鸡图》就是写两只怒目相视的公鸡竖起羽毛,憋足干劲直捣对方,以表现其见敌应战、威武善斗之性;也有表现“仁”者,如现代画家石鲁的《双食图》则是两只小鸡遇食分享、共享美食,凸显其宅心仁厚的博爱精神;也有表现“信”者,如现代画家徐悲鸿和王羽仪的《一唱雄鸡天下白》是写公鸡守信报时,从不践约,折射其诚信美德。这些数“德”,虽然是赞颂“鸡”,实则是对人的美好期许,是绘画“成教化助人伦”教育思想的一脉相承。因而相比较其他题材的绘画,其感化与说教的功能似乎要远远高于其艺术性。
    显而易见,在“鸡画”中,因“鸡”的谐音,故多有绘“双鸡(双吉)”者,如“岭南画派”画家高剑父所绘《双鸡图》即是如此。高氏尚在画上抄录唐寅的《咏鸡诗》:“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预示其吉祥之意。即使只绘一只特立独行的鸡,也会被解读为“大鸡(大吉)”,而鸡与牡丹并列于画中,则有富贵吉祥之意。总之,无论“鸡”与何种题材组合,都会被赋予吉祥之意,这是“鸡画”在生肖画中的特殊之处。
    
    清 任伯年 牡丹双鸡图 148.5×39.8cm 1891年纸本
    毫无疑问,这些不同构图、不同组合、不同题词的“鸡画”,是被人为地过度解读。正是这种千篇一律的解读,恰好反映出人们对吉祥的期盼和普遍的审美倾向,是文人绘画与大众文化相融合的象征。作为吉祥文化的象征,“鸡画”既受到大众的追捧,更受到文人墨客的激赏,从宋、明、清职业画家如李迪、吕纪、任伯年到明清文人画家沈周、程嘉燧、李鱓等,甚至到近现代的陈师曾、齐白石、徐悲鸿、石鲁、陈大羽等,都创作过无数的“鸡画”。作为花鸟画的重要组成部分,“鸡画”的功能性已经超越其艺术价值,是世俗文化在绘画中的呈现。如果从这个角度来审视“鸡画”,也就不难理解其在画史中的比重了。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