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中国琉璃发展中,博山无法被忽略,在那儿,博山孙氏家族曾为这门古老的技艺树立了标杆。但有一天,这个家族突然不做琉璃了,他们转而读书,书还读得很好,出了清朝初年的大学士,还成了康熙的老师。 孙廷铨故居风雨楼 在中国琉璃发展中,博山无法被忽略,在那儿,博山孙氏家族曾为这门古老的技艺树立了标杆。但有一天,这个家族突然不做琉璃了,他们转而读书,书还读得很好,出了清朝初年的大学士,还成了康熙的老师。从此,博山孙氏再不用终日与器物打交道,但出身匠籍,长在琉璃世家,他们的血液里终究对手工业充满深情,于是就以文人的方式,用书沉淀下这个行业的精髓,流传至今,以飨世人。 祖上给宫廷做最好的琉璃 博山,有中国琉璃之乡的美誉,而在博山琉璃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孙氏家族中的孙延寿与孙廷铨。 琉璃最早起源于炼丹家,因为它外观流光陆离,古人称之为“流离”、“药玉”、“缪琳”等名称,近代古玩界又称之为“烧料”、“料器”。上世纪80年代,在山东淄博博山发现元代末期琉璃窑址及料器,证明这里生产琉璃器物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故博山素称“琉璃之乡”。 1月6日,孙氏后人孙赛华介绍,益都颜神镇(今博山)耕地较少,煤、铁、铅、铝、矾、黄丹、红土、黏土、陶土、焦宝石、紫石、马牙石等资源丰富。颜神的琉璃工业,亦称炉业,大致始于元末明初,生产珠子、珠帘、屏风、棋子、枕顶、灯壶、灯盖、灯罩、烟嘴、鼻烟壶及各类玩具、零星器物,品种繁多,琳琅满目,成为中国最著名的琉璃产地。而据清康熙《益都县志》记载:“其器用淄砚、琉璃、瓷器,颜神镇居民独擅其能,镇土瘠确,而民无冻馁者以此。” 明洪武初,颜神镇孙氏成为内廷琉璃班匠。孙氏后人孙昭鸿介绍,孙延寿是明朝皇室在颜神镇琉璃作坊的监造官员,负责制作琉璃、珠帘。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孙延寿每年都要亲自运送琉璃制品去北京向宫廷提供琉璃贡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