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偃(前506-前443),字子游,又称叔氏。汉族,春秋时吴地常熟人。言偃出生于吴地,成年后到鲁国就学于孔子,从言偃比孔子年轻四十五岁来看,他当时是孔子晚年的学生。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言偃即为七十二贤人之一。而且特殊的是,他是这七十二贤人当中唯一一个南方人。小编了解到,孔子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山东和北方,南方弟子那是极其的稀有!所以呀,物以稀为贵。再加上在古代,交通和信息极其不便,南方那边的学习要来到山东求学于孔子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而身为南方人的子游,那个时候就显得非常的有意义了。这对孔子的学说在南方传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言偃学习十分勤奋,学习上遇到疑问难题常常向孔子请教,孔子也对言偃感到满意。有一次,言偃陪孔子参加腊祭(十二月时猎禽兽岁终祭先祖的一种活动),祭祀仪式结束后,两人走到宗庙外面高大的建筑物旁边,突然孔子仰天长叹。言偃觉得十分奇怪,就问道:老师为什么叹气呢?孔子说:我没有赶上大道实行的时代和三代(夏、商、周)英明人主当政的时代,可心里总是很向往啊!接着孔子滔滔不绝地向言偃描述了自己心中向往的大同社会的景象(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这在言偃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在鲁国当武城宰相时,遵照师训,以礼乐教化人民,城内到处有欢歌乐曲之声,做出了成绩。 一天,孔子来到武城,听到了处处有弦歌之声,于是就调侃子游说:这么个小地方,还用得着小题大做,用礼乐来教育人民吗?子游恭恭敬敬地回答说:以前老师你就曾教导我,这些知识当官的学习了会有仁爱之心,老百姓学习了就容易听指挥和听使唤,这个教育总是有用的啊!孔子很满意言偃的这个回答。我们也可以想象,城里一片欢歌笑语、充满乐曲舞蹈是多么的一种美好景象,如果子游的礼乐育民的思想得到发杨光大的话,我想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定会事半功倍。这就恰恰说明了言偃对孔子的思想,不仅仅是深刻理解了,而是做到了身体力行。孔子还曾这样说子游:“吾门有偃,吾道其南。”(我有了子游,我的儒学在南方传播无忧矣!)。子游果然没有让孔子失望,后来言偃来到东海之滨开设学馆,不但教授弟子们学文习字,更是以在孔子那里学到的儒学的礼仪教人育才,在子游的倡导和努力下,海隅处处可闻礼乐之声! 言偃在死后得到后人的极大崇敬,累世不绝。720年,他被列为十哲之列进入孔庙而受到人们的祭祀。十九年之后,他被迫封为号侯;后又被封为丹阳公。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被封为吴公。元代大德年间,被封为吴国公。明嘉靖年间,被封为先贤言子。清代承袭明代的封号。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朝廷批准在言偃后裔中设五经博士一员,世代承袭,用以奉祀先贤。清代几个皇帝南巡,先后派大臣到常熟言偃墓致祭,并赠送御笔题的匾额。可见,子游的影响力多大。 就是这么一个用礼乐来教书育人,将儒学思想传到南方的言偃,一直为人们所纪念着,从未忘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