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王赓武:“经”跟“史”不能分得太严格

http://www.newdu.com 2017-12-13 国际儒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中国对“经”的概念是实用的,这跟西方的《圣经》不同,后者是上帝赐予的,是超越性的,是你一定要服从的一套东西。这样的“经”,中国是没有的。在中国,“经”的概念是很晚才产生的,唐代以后才慢慢定下来。此前,儒家、法家等不同流派各有不同的说法,相互之间有争论,但没有一个统一的“经”。
    中国的“经”是怎么产生的呢?是后来佛家、儒家、道家相争的时候,佛家有了它的佛经,道家有它的道经,儒家也说,我们也有经啊。于是,原有的一套主张就渐渐地演变成一套经,成了大家的共识。唐代以后,皇帝也认为这套东西还比较可靠,可以靠它来治国平天下,所以就利用儒家学说来治国,连考试制度都以儒家学说为主。到了宋朝以后,“理学”的概念就建立起来了,它把所有其他的流派如佛家、道家的好的因素都吸收进来,把儒家的学说和主张重新再解释一遍,于是形成新的理学。虽然元朝时没人说这些了,但明朝又把它拿出来,朱熹对四书五经的注解变成正统,说这才是真正的“经”。
    中国的“经”是后来形成的,而且一定下来之后,经、史、子、集的次序也就定下来了,就是经第一、史第二。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是明清时形成的,明以前没有定下来,清以后基本上就没有了。
    中国的传统到底来自什么地方?一方面有思想的背景;另一方面有实践的记录,这个记录就是“史”,它不一定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历史,“史”是所有的记录。清代史学家、文学家章学诚(1738~1801)先生讲“六经皆史”,这很有道理。他是问六经从哪里来的。其实,六经就是谈怎样治国、平天下,都是从实践的经验来的。各类经书,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以及儒家学派对《易经》的点评,都是对中国早期历史的记录。它们已经被使用了很多次,人们认为很灵,所以历史的经验就变成“经”了。只是,一部分研究儒家思想的人,认为“经”是孔子的话,于是就把它神化了,认为要特别地尊敬;而“史”只是一些关于实践的问题而已,他们不愿意把“史”看得那么重要。这个分别,其实是宋朝才开始有的。
    这些年,中国有很多学者开始注意章学诚先生的学说,也有很多人开始认为,不能把六经当成一种神圣的东西——它确实是中国传统里主要的一部分,但中国历史上也有“子”、有“史”、有“集”,这是一整套东西,“经”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所以,“经”跟“史”不能分得太严格,它们基本上是一套东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