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战国纵横家的军事地理思想

http://www.newdu.com 2017-12-13 《唐都学刊》1999年7月 王元林 参加讨论

    一、丰富的军事地理思想   
    众所周知,纵横家思想的核心是合纵连横。而合纵连横的本身就是军事地理思想的表现。历来对合纵连横解释不一。《韩非子·五》认为:合纵是“合众弱而攻一强”,连横是“事一强而攻众弱”。[1]而战国时各国的强弱因时不同,并非以一言能蔽之。七国中魏先称霸,随后齐、秦两大强国东西对峙,而楚、赵势力也相当强大。公元前288年,秦与齐东西称帝,准备五国攻赵,按以上各国强弱来解释合纵连横,则有牵强附会之感。《韩非子·五》之言仅适合战国末关东六国力量都削弱和秦力量强盛起来的一时情形。因此,“合纵连横”涵义应作其他解释。孟康曰:“南北为纵,东西为横。”[2](《战国策·秦策一》)秦齐两国连横应是这种纵横思想的体现。。《韩非子·初见秦》云:“臣闻天下阴燕阳魏,连荆固齐,收韩成从,将西与秦强为难。”[1]从地理分析,居北的燕与魏联合楚、齐、韩成合纵统一战线,以对抗秦国。战国时赵在北,楚在南。齐在东,秦在西;燕在东北,韩、魏居中。如此地理形势,连横只能是或连齐,或连秦。合纵也只能是南北中几国的联合而或抗齐,或抗秦。其中“齐事从(纵)横尽利”[3](卷十四),五国也曾合纵攻齐,“且属从(纵),为传棼(焚)之约”。[3](卷十七)看来,合纵并非专指联齐抗秦,也可联秦抗齐,地理形势是合纵连横的基本立足点。直至战国末期,秦国势力强大,一枝独秀,“连关中之谓横,合关东之谓从(纵)”[2](《战国策·秦策一》),道出战国末期合纵连横的实情。正如何清谷先生所言:“所谓合纵连横,从地域上来说,原是以韩、赵、魏为主,北连燕,南连楚,南北相连为纵;东联齐或西连秦,东西相连为横……起初,合纵既可以对秦,也可以对齐,连横既可以连秦,也可以连齐。直到长平之战以后,才凝固成合纵是六国并力抵抗秦,连横是六国分别投降秦国的意思了。”[4](P207)
    各国地理形势是合纵连横的基本点,纵横家不但把握战国时各国总的地理形势,还对各国疆域四至了如指掌。秦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利,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崤函之固”,[5](《史记·苏秦列传》)韩国“北有巩、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阳、常阪之塞,东有宛、穰、洧水,南有陉山,地方千里”。[2](《战国策·赵策二》)而“中央之国”赵“西有常山,南有河漳,东有清河,北有燕国”。[2](《战国策·赵策二》)以河山为界,疆域四至明了。魏国南有鸿沟,“东有淮、颍、沂”等,“西有长城之界”,北有河外之地。[2]《战国策·魏策一》)“齐南有泰山,东南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勃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2](《战国策·齐策一》)“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悟,北有汾陉之塞、郇阳,地方五千里。”[2](《战国策·楚策一》)“燕东南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地方二千余里。”[2](《战国策·燕策一》)战国七雄疆域仅简短几语就昭示眼前。纵横家如若不熟谙各国军事地理形势,何能侃侃而谈,一一指明?正是对各国疆域了如指掌,加之切中边防的要害,抓住君主们关心边地安全的心理,使军事地理思想游刃有余地表达出来,入木三分,倍具说服力。“且魏有南阳、郑地、三川,而包二周,则楚方城之外危”,突出楚方城以北的地理位置重要。而“韩兼两上党以临赵,即赵羊肠以上危”,[2](《战国策·西周策一》)上党地区的战略地位突现出来。各国君主只有闻听纵横家有关领土得失和疆域盈缩的话语,镇定思忖,巩固边防,才能使以山河要塞为界的防御天险牢不可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