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在出版史上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明代中期所形成的“线装书”如今是古籍的代名词。同时期所形成的宋体字也发展演变成今天最常用、最规范的印刷体汉字。 天一阁所藏明代书籍久负盛名。在天一阁建阁450周年之际,天一阁博物馆与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共同举办了“芸香四溢——明代书籍文化的世界影响”特展。展览展出近50种富有代表性的明代书籍,以天一阁所藏明代书籍为主,同时展出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与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陈正宏所藏日本、朝鲜半岛、越南、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书籍。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以实物呈现了宋体字的演变及世界影响。宋体字是明代中期刻书中模仿宋代浙江刻本形成的一种新字体。宋代刻书以浙江为最盛最佳,其官刻经史,私刻文集,皆负盛名,为士大夫收藏赏鉴,并在刻书中被模仿,形成了宋体字。12月3日,记者走进天一阁博物馆,并听陈正宏教授和天一阁博物馆李开升博士讲解宋体字的历史与奥秘。 在宋体字出现之前,印本的字体都是手书的楷体。明初内府刻本中的楷书字体还曾传入朝鲜半岛,成为其官方铸造金属活字的字本。比如明宣德九年甲寅(1434年),朝鲜王朝根据明永乐十七年内府刻本《为善阴骘》等书的字体,铸造了著名的铜活字“甲寅字”。 左图:详说古文真宝大全二十二卷,朝鲜时代活字印本。华东师大图书馆藏。右图:为善阴骘十卷,明永乐十七年内府刻本。(注:全文图片来源若无特别说明,均来自天一阁博物馆。) 后来,宋体字开始出现于弘治年间的苏州地区,并于正德时期发展到苏州附近的常州、松江地区,于嘉靖年间初步成型,分布到全国大部分地区。下图中的两种刻本均为明嘉靖二十八年的刻本,但两者字体迥然不同。左图皇明名臣经济录十八卷为宋体字刻本,右图嘉靖隆庆志十卷为楷体字刻本。自此,中国古籍印本的字体有了楷体和宋体分庭抗礼的两途。 左图:皇明名臣经济录十八卷,明嘉靖二十八年宋体字刻本。右图:嘉靖隆庆志十卷,明嘉靖二十八年楷体字刻本。 有心人不难发现,宋体字“横细竖粗”。根据现存的中国古籍雕版形式,陈正宏推测这与书版从树干切取的方向有关。“古籍的书版通常沿着树干的纵向切开,也就是文字的横划与雕版木材纤维同一方向,不太容易刻断。而文字的竖画与雕版木材纤维成直角方向,比较容易刻断,所以万历前后明刻本的字体‘横细竖粗’。” 此次展览也展出了天一阁刻本《司马温公稽古录》及其珍贵书版。天一阁博物馆藏此书两部、版片126块。 《司马温公稽古录》雕版正面及其刷印的书页。 陈正宏教授所藏雕版流程示例版片。在雕版印刷中,人们先要在纸上抄写书稿,再让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字就成了反体。雕刻工人把木板上没有字迹的部分“按边”削去(先统一雕刻文字左边的木板,再雕刻文字右边的木板)。 万历时期的宋体字主要有两类,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字形长,“横细竖粗”更加明显,如万历北监本《十三经注疏》。另一类宋体字仍然延续嘉靖时期苏州地区刻本的特征,横平竖直,字体方正,如万历本《礼记集注》。 左图:礼记集注三十卷,明万历三年宋仪望刻本。此本刻于苏州,字体上仍沿袭了嘉靖时苏州刻本的字体,较通行万历宋体字方正。右图:周易兼义九卷,明万历十四年北京国子监刻《十三经注疏》本。此本字体为万历时常见的新型宋体字,字形较长。 明末宋体字依然是两类。比较多的一类形体也比较长,比万历时期的第一类宋体字更狭长一些,如崇祯本《宋朱晦庵先生名臣言行录》。另一类字比较扁,如毛氏汲古阁刻本《南史》。 左图:南史八十卷,明崇祯十三年毛氏汲古阁刻十七史本。此为明末常熟毛晋汲古阁刻本,其宋体字自成一派,字体较扁。右图:宋朱晦庵先生名臣言行录二十八卷,明崇祯十一年张采等刻本。此为明末字体较长的宋体字。 到了清代,宋体字进一步发展,康熙中期以后逐渐形成清代的风格。最明显的特征在于此时的宋体字字形比明末清初更方正,更接近于后来我们熟悉的印刷体。到乾隆时期,宋体字已大体定型,其横画收笔的三角、竖画起笔的三角等,与现代宋体字基本相同。 (从右往左)学统五十六卷,清康熙二十四年刻本;陈书三十六卷,清乾隆武英殿刻本;重修南海普陀山志二十卷,清道光二十四年刻本。民国时期,宋体字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刻本大多沿用的宋体字,另一类是新的铅印本所用的宋体字。 四明丛书,民国张寿镛刻蓝印本。体现的是“民国刻本宋体字”。 1938年鲁迅全集。体现的是“民国铅印本宋体字”。 明代中期形成的宋体字不仅使用于中国书籍,同样通行于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家。日本、韩国至今将这种字体称为“明朝体”,对这种字体的来源也是一种很好的说明。 不过这些国家所受影响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朝鲜王朝书籍在明代时主要受北京的内府本影响,二者形成地域上的小交流圈。入清以后,因为一段时期内朝鲜官方文化上依然怀恋明王朝,故在官方制作的金属活字本中开始使用“明朝体”。 日本则通过唐船贸易与中国江南与福建地方交流较多,大量的中国宋体字刻本书籍在晚明以后经长崎进入扶桑本岛,并被翻刻,因此日本汉籍印本中宋体字比朝鲜半岛出现更早。 越南汉籍中出现的宋体字则多是受清代中晚期中国南方尤其是广东地区刻本影响而来,同时期越南的一些喃文刻本字体,也明显受到了宋体字的影响。比如下图为越南阮朝后期喃文刻本《观音》,其字体也是模仿宋体字,可见宋体字对越南书籍影响之深。 观音,越南阮朝后期喃文刻本一册。陈正宏藏。 最后看19世纪巴黎印刷的法文本《中国图识》,其首页书名和正文中插注的汉字书名《大学》、《中庸》、《论语》以及书后所附中国朝代表中的汉字注释均为宋体字。可见宋体字的影响有多远。 中国图识(法文版),1837年巴黎印本。陈正宏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