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第五章 赏罚分明,确保律法执行力(1)

http://www.newdu.com 2017-12-13 左手韩非子右手道德经 newdu 参加讨论

    韩非师从于荀子,与荀子一样相信人性本恶,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因此君主治理天下,应该以赏罚为手段。信赏必罚,答应了要赏赐的就一定要赏赐,承诺过要惩罚的,就一定要惩罚,重赏有功之人,重罚有罪之人,这样才能确保法令的有效执行。当然,重赏和重罚都不是绝对的,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赏罚。
    趋利避害,必罚、明罚是关键
    《韩非子》认为人性本恶,追求利益,但人们趋利避害是有条件的。如果事情的危害充满变数而利益又很大,那么就会有很多人去做。如果事情给自己带来的危害是一定的,危害大过利益,人们就不一定会做。所以,国君彰明立法,从事法令建设,有功者必赏,有罪者必罚,就能强盛得可以匡正天下,威势达到四邻诸侯;如果法令懈怠,赏赐混乱,国家就会日益衰弱。
    对此,韩非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必罚、明罚。他讲了一个故事:晋文公有一次问大臣狐偃:“我把又甜又肥的美味佳肴普遍赏赐给官府里的人,哪怕是一杯酒一盘肉也都毫不保留地分赐给百姓家,酒酿成后灌在壶里等不及澄清就给大家喝,鲜肉没等挂起来就煮了给大家吃,杀了一头牛也赐给城里的人,一年织的布全用来给士兵做衣服穿,对大家这样好,就足够让百姓为我打仗了吗?”
    “还不够。”狐偃说。
    “那我放松关口和集市的税收并放宽刑法,这样做就足够使百姓为我打仗了吗?”
    “还不够。”
    “我的民众有失去财产的,我亲自派郎中去查看处理,对有罪的就给他们免除刑罚,对贫穷而缺吃少穿的就给他们施舍,这样的话能够让民众为我打仗吗?”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