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提倡的“五常”一般指“仁、义、礼、智、信”等为人之道。“五常”也是儒家要求如何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也称为儒家伦理原则。伦理原则是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体系。按照“五常”所规定的伦理原则,能使社会成员之间比较容易沟通、交流和交往。所以“五常”之道可以看做是社会成员间理性沟通、交往、感知与和谐共处的原则。 仁:向善 【解读】: 仁者,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所以仁字,从二人相处,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立己立人,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怀抱,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 【易经释义】: 《道德经》云:“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失道而后德:《剥》卦象变为《复》,上层社会失去道、无道,民众还朴素而有德行。《复》为下德。 失德而后仁:《复》变《无妄》,只要顺从四季,就是天地之大仁。《无妄》为上仁。 失仁而后义:《同人》上卦变为《坤》,卦象变为《明夷》。所谓的仁者,不遵从自然法则,反而去超越自然法则,必然导致民众受到伤害。《明夷》为上义。 失义而后礼:《明夷》初九变而成《谦》,《谦》为礼之本。《履》为礼。 虞翻曰:“乾为仁。”先儒的提出的“仁”取象于《易经》的《同人》卦之象。《同人》卦下离上乾,《离》为火,伏《坎》,《坎》为心志,《乾》为善,因此“内心向善”为“仁”的本意。《中庸》:“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杂卦传》曰:“同人,亲也。”孔子曰:仁者,人也。这里的”人“字,指的是《同人》卦卦名中的”人“。《同人》卦下离上乾,乾为善,为仁,为人。《同人》与《师》旁通,《师》《坎》为心志。由此可知,先儒以内心向善为仁。 《论语》:“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求仁为以《师》卦之心求之,《师》《坎》为心志。仁道来自心志,故而不远,瞬间就可以求得。《坎》为水,为心志,心中产生仁义的观念,如云水生雷电。云水生雷电,能降雨滋润万物。人心中生仁义之心,能有益于众人。仁本于《同人》卦,《同人》卦本于《师》。孔子认为观念受心志的支配。 “仁”的理念。按西方康德哲学来理解,属于思辨的理性。儒家提倡的“仁”,是指人的心灵世界向善的理念,也就是善念。 义:行善 【解读】: 义者,宜也,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谓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见得思义,不因贪欲而滥取不义之财。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不义而富且贵,於我若浮云。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 【易经释义】: 虞翻曰:“坤为义。”《坤》卦《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因此,普遍意义的“义”,就是承载德行,遵守、捍卫公共道德为“义”。义士则是取象于《明夷》卦之象,为了正义或道义不怕受到伤害甚至牺牲。《杂卦传》曰:“明夷,伤也。” “义”的理念。按西方康德哲学来理解,属于实践上的善。 “义”是指人将善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上,是具体实践行上的善举。 礼:近善 【解读】: 礼者,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释名:礼,体也,得其事证也,人事之仪则也。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淫乱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礼也。 【易经释义】: 古人从理论上变《讼》为《履》用于制定礼仪的理论依据。普通人制造《履》用于免伤其足,圣人制定礼仪用于禁止争夺。《履》卦下兑上乾,其《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 司马光曰:“礼者,人之所履也。民生有欲,喜进务得而不可厌者也,不以礼节之,则贪侈无穷。是故先王作,为礼以治之,使尊卑有等,长幼有伦,然后上下各安其分,而无觊觎之心。此先王制世御俗之方也。”马振彪曰:“人之所履,各行其志,志光明则所履亦正大而光明。然志不可见,于履见之,欲定民志,即定之于所履,故上下之分不可不辨,分最著者,莫过于上天下泽,上之所履如天健之无私,下之所履如泽悦之无忤,则民志大定。”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说的就是以礼仪治国。《履》卦下兑上乾,《乾》为善;《兑》为悦,为礼乐,为治国以道德和礼乐。《履》卦卦辞云:“履虎尾。不咥人。亨。”可以礼仪治国,可以规避风险,避免伤害人,杀人,为“胜残去杀”。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履》卦体《同人》。《谦》卦为礼之本。《系辞》曰:“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履礼不倦,《谦》《坎》为限制,《谦》卦体《复》,《谦》《坤》为自,为己,故而言克己复礼。《师》为《同人》之本。《谦》三退二成《师》卦。如果人人都能谦让克制自己,包容他人,仁爱他人,天下由《师》卦的相互包容回归《同人》卦所表象的仁道了。所以说守规矩、尚礼节距离仁道不远。 避免争夺,就得制定礼仪规范。为了避免小的过失导致大的祸患,就必须遵守礼节。 智:怀善 【解读】: 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 【易经释义】: 《周易集解》案:“夫在天成象者,乾元、亨、利、贞也。言天运四时,以生成万物。在地成形者,仁、义、礼、智、信也。言君法五常,以教化于人。元为善长,故能体仁。仁主春生,东方木也。亨为嘉会,足以合礼。礼主夏养,南方火也。利为物宜,足以和义。义主秋成,西方金也。贞为事干,以配于智。智主冬藏,北方水也。故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则智之明证矣。不言信者,信主土,而统属于君。故中孚云:信及豚鱼,是其义也。若首出庶物,而四时不忒者,乾之象也。厚德载物,而五行相生者,土之功也。土居中宫,分王四季,亦由人君无为皇极,而奄有天下。水火金木,非土不载。仁义礼智,非君不弘。信既统属于君,故先言乾。而后不言信,明矣。” 虞翻曰:“神以知来,故明忧患。知以藏往,故知事故。作易者其有忧患乎?”《乾》为德,属金,《坎》为藏知,属水。金能生水,而水生木。故而德行在级别上高于智慧,德行能产生本真的智慧。《论语》:“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人不用学习,也能感知冷热。言而有信,不学习,也应该知道不守信用的坏处和守信用的益处。孝敬父母,兢兢业业,慢慢就能开悟、觉悟、顿悟,领会德行,强于学到知识。使得秦桧、李林浦、汪精卫、周佛海等汉奸有知识,不如让他们没知识有德行。缺德败类的纳粹德国和军国日寇拥有知识,不如他们没知识,免得害人最后害己。《坎》为知,失去德行,就成了地地道道的贼寇。所以有文化的人,没有德行,和贼人没啥本质区别。 《系辞》曰:“劳乎坎”。《坎》北方,用以藏知。劳动产生智慧,《易经》从理论上阐述的非常清楚。先儒的提倡的智,取自《易经》中的《坎》卦。《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都源于《坎》卦的卦象、《彖传》、《象辞》。《系辞》曰:“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藏往知来为智。没有德性的智慧,会使人变为没有操守的贼寇或奸贼。 信:守善 【解读】: 信者,信字从人言,言非曰,乃有定之文也,以今之概念定义可解为“学说”、“思想”。信与知对立,知宜者唯宜以行,不知宜者从他人言而信,进而守礼以近仁。因此言:必信者无义。 【易经释义】: 天道运行,周而复始。先儒提倡的“信”取自《易经》中的《中孚》卦。《杂卦传》曰:“中孚,信也。”古人变《讼》为《中孚》成信。有了信用,也能避免争夺。《讼》卦《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虞翻曰:“君子谓乾。三来变坤,为作事。坎为谋。乾知大始。故‘以作事谋始’。”干宝曰:“省民之情,以制作也。武王故先观兵孟津,盖以卜天下之心,故曰‘作事谋始’也。”《中孚》九二爻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虞翻曰:“靡,共也。震为鸣;讼离为鹤,坎为阴夜,鹤知夜半。故‘鸣鹤在阴’。二动成坤,体益。五艮为子,震巽同声者相应,故‘其子和之’。坤为身故称‘我’。吾,谓五也。离为爵,爵,位也。坤为邦国,五在艮,阍寺庭阙之象。故称‘好爵’。五利二变,之正应坎,故‘吾与尔靡之’矣。”《中孚》而后《小过》。《序卦传》曰:“有信者比行之,蛊受之以小过。”人只有作到言而有信,别人才能福能服从,并敢于同你交往,是《系辞》的本意。守信用,可避免起是非,生争端。相互守诚信,才能同乐,守诚信就能避免争端的发生。社会有了诚信体制体系才能使社会众志成城、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天地守信,四季交替,暑往寒来。为人守信,三穷三富,否极泰来。所以守信,也是遵从天道,固守善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