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与庞涓同师鬼谷子,同窗数载结为兄弟。但因孙膑的才智超人,所以受到庞涓的嫉恨。数年后庞涓到魏国当了军师,适时鬼谷子的好友墨子向魏惠王极力推荐孙膑。于是魏王命庞涓修书遣使迎接他的同学。可是到魏国后,庞涓在魏王面前百般诬陷孙膑,魏王终于勃然大怒,将孙膑交由庞涓处置,庞涓叫人剔去孙膑的两块膝盖骨。孙膑装疯,才保得性命。齐威王听说此事后,命令客卿淳于髡,带着墨子的弟子禽滑厘去到魏国,以秘计帮助孙膑回到了齐国。孙膑从此辅佐威王,以围魏救赵之计大败庞涓;以增兵减灶之计诱敌深入,终将庞涓射死于马陵道。 (孙膑计高一筹。) ·楚将庄率步兵要夺回被秦将司马错占领的黔中郡,越过桃花源、夷望溪,与秦军的战车部队遭遇。突然,秦军一匹战马受惊,战车狂奔,由于山路狭窄,车与车之间乱撞乱碰,有的车掉入悬崖,有的翻进河流,有的人被踩死,秦军一片混乱。庄乘机夹攻,大败秦军。 (战车部队不宜在狭路作战,看来秦将忽视了地利的因素。) ·楚成王在城濮之战失败后,先立商臣为太子,后又想立子职。商臣抢先发动政变,擒住父亲。楚成王想拖延时日,等待救援,请求儿子给他吃平生最爱吃的熊掌再死,儿子不允,成王自缢而亡。原来,做成熊掌要经多道程序,要化三天时间。 (这是著名的'请食熊掌'的故事。聪明的中国人都诡计多端,哪会上当!) ·赵国将军赵奢将君王赏赐都分给部下,平常他也总拿东西给朋友士卒吃,因此将士团结一心。秦军攻打閼与,廉颇都认为没救了,可赵奢率军救援,击退了秦军。 (与士卒同甘共苦,才能使用士卒,赵奢是懂得士兵心理学的。可惜其子赵括志大才疏,于长平一战,葬送了赵国。) ·秦将白起封武安君,立下赫赫战功,也杀人无数。他进攻韩、魏,杀24万人;华阳之战,斩13万人,把2万人赶到黄河里淹死。长平之战,坑杀赵括的士卒40万。后来,在进攻邯郸时白起与秦王意见不合,拒绝出兵,被贬黜,被迫自杀。 (在人治社会,不善谋身者,功高更难免一死。) ·赵国首都邯郸被秦国包围,弹尽粮绝,人们易子而食。平原君将自己的粮食和财产全部散给饥民,然后把老百姓和宫女们编成军队,并组成敢死队三千人,向秦军发起进攻。这时,楚、魏的援军也赶到了,秦军不得不迅速撤除了包围。 (平原君以敢死队获胜,说明老弱妇女也可用,关键是将领的组织手段。) ·商鞅率兵攻魏,给魏军统帅公子卬送去一封信,称:'我俩是老朋友,今相会于战场,不忍残杀;不如我们当面订立盟约,和平相处,以安秦、魏之民。'公子不知是计,与商鞅会面,正宴饮时被抓起来。然后,商鞅派一个长得像公子的人率兵乘车回到魏军驻扎的吴城。城上的士兵见是公子,便打开了城门。秦军乘机杀入,大败魏军,魏国被迫割让了大片领土。 (中国人认为,只要获胜,可以不择手段!人际关系中也如此。) ·秦王迫不得已令大将王翦出马,率六十万大军攻楚。王翦为了让秦王放心于他领重兵在外,无称王之心,临行前他故意请求秦王赏赐他良田美宅。军队到达函谷关时又派人向秦王催索。 (王翦深刻地了解君王的本性,他想尽法子表明自己胸无大志,这样才能避免兵多受疑、功高震主、兔死狗烹的危险局面的发生。) ·汉飞将军李广率百余骑巡逻时遭遇匈奴骑兵千乘,他不但不畏缩,反而往前下马解鞍不走。敌人派来一骑打探虚实,被李广射杀。李广又让士兵纵马长卧。匈奴人以为是诱兵之计,遂撤走。 (运用心理战,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匈奴人怎么斗得过华夏民族?) ·汉时李陵追击匈奴,北出千余里,杀敌万余骑。但由于粮草供应不上,他被匈奴八万大军包围;匈奴单于利用上风,在草原上放火。李陵先将周围的枯草烧光,以反击火攻。但最终李陵全军覆没,向匈奴投降了。单于很欣赏李陵的家世和才干,把女儿嫁给了他。 (火攻与反击火攻,这是中国军事谋略研究的重点,未闻西方人在这方面有很多论述。) ·三国时,曹操与袁术交兵,旷日持久,军粮不足。曹操召来典仓史王垕,令他以小斗付粮以解燃眉之急。不久,士卒因为口粮不足,都怨声载道。这时,曹操把王垕召来,'借'他的头。随后,把他的头挂在军营中,对士卒们说:'王垕竟然胆敢克扣军粮,现已查实,把他斩了。'士卒不知其情,怨声消失。曹操也终于等到了救援的粮草。 (曹操真乃奸雄,胸有韬略,只是其人残忍,不足取。) ·曹操打败袁术、袁绍后,袁绍的两个儿子逃到辽东太守公孙康处避难。有人主张魏军应乘势追杀,可曹操说:不久,公孙康就会杀掉二袁来取悦于我。曹操退兵,果然公孙康献上了人头。 (曹操能掐会算,阴谋诡计在古代属于一流。) ·前秦百万大军进攻东晋,而晋军仅八万。东晋宰相谢安任命侄子谢玄为前锋,其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迎战敌人。晋军的刘牢之率兵在洛间猛攻秦军,致使敌人溃不成军,争渡淮河逃命,淹死一万五千人。后来,晋军下战表,表示秦军如欲速决,可后退一步,让晋军渡过淝水,进行决战。秦王苻坚认为:我军人多势众,后退一步无妨。谁知秦军一退,本来就厌战的士兵纷纷逃命,自相践踏,加上饥寒交迫、晋军进攻,秦军十死八九。苻坚也死于乱军之中。战报来到,谢安正与人下棋,只淡然地与客人说了一句:'小儿辈,遂已破贼。'仍对弈不停。 (淝水之战,以少胜多;谢安风流,后世留名。中国人欣赏喜怒不形于色,暗藏韬略。) ·唐时李靖攻打南梁,直捣江陵,在城外缴获了大量船只。他命令将船舶放入江中,让它们顺流而下。敌人的援军看到弃船,以为江陵已经失守,不再轻易前进。这样,江陵城弹尽粮绝,最终投降。 (李靖是善于用计的典范。) ·安史之乱时,安禄山的部将令狐潮包围了雍丘城,守将张巡令扎一千多个草人,披上黑衣,晚上吊下城墙,被乱箭齐射。张巡赚得几十万支箭。然后,他让五百名敢死队员吊下城墙,令狐潮以为又是草人,不再射箭;敢死队员冲向令狐潮的军营,大败敌军。 (虚虚实实,以假乱真,无中生有,此乃典型的中国人的计谋。) ·唐时,张巡与尹子奇对阵。张巡无法辨认出谁是尹氏,便让士兵削尖麦杆当箭射。敌方中箭的都非常高兴,以为张巡部队的箭用完了,纷纷去报告尹子奇。于是,张巡认出了谁是主将,一箭射中尹的左眼。 (此乃擒贼擒王也。) ·唐末,卢龙节度使李可举的部将刘恭仁带兵挖地道钻进易州城,与李可举里应外合,占领了易州城。败退的守将河中节度使王处存命令三千士兵都披上羊皮,入夜,爬着向易州城靠近。守城的李可举的士兵见一大群羊来了,跑去抓羊,被突然袭击,易州城又回到了王处存的手中。 (机中藏机,智外有智!) ·宋时,毕再遇与金兵对阵,欲后撤。他在阵地上留下旗帜,将羊儿倒悬起来,使其前蹄位于鼓上,羊动而击鼓,金人数日不敢前进。又一次,毕再遇把用香料煮好的黑豆洒在阵地上,前往挑战,然后假装败退,敌人来追。敌战马闻到豆子的香味,便不再向前,任凭鞭打,只顾低头吃豆子;这时,毕再遇乘机反攻,大获全胜。 (悬羊击鼓,金蝉脱壳;迷惑敌人,以计获胜。) ·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陈友谅把大船连在一起,如崇山峻岭一般威武;朱元璋船小,难以胜敌。朱的部将郭兴提出火攻之计:扎草人,灌火药,放在船上;顺风疾行,逼近敌船,点火而攻。朱元璋依计而行,果然烧死、淹死敌军过半。不久,陈友谅在九江口的战斗中也被射死。 (此计与周瑜、诸葛亮的赤壁火攻计如出一辙。) ·金太祖称帝后,辽国皇帝耶律延禧率七十万大军讨伐。太祖为激励将士,在女真族部落首领会上,从腰间拔出佩剑,在自己脸上划出道道血痕,然后仰天痛哭道:'我当初起兵,就是为不受契丹人的欺凌。如今,辽国来攻,要想生存,只有两条路:一是上下一心,誓死抗敌,二是杀了我全家,前去请求辽国皇帝的宽恕。'各首领见太祖血泪横流,都嚎啕大哭,慷慨激昂,表示要血战到底,绝不投降。依靠这种哀兵必胜的勇气,金太祖终于以少胜多,大败辽军。 (鼓舞士气,乃治军之第一着。) ·刘邦进入关中时,为防止雍王章邯的进攻,而且麻痹项羽,他烧毁了从关中到汉中的栈道。后来,韩信准备东征,他先派兵修复栈道,假装要从老路杀回,然后他率兵抄小路暗度陈仓,发起突袭,一举平定三秦。 (奇正相生,出奇制胜。) ·楚军的范增足智多谋,陈平欲离间项羽与范增。一天,他捏造一位自称是范增侄子的人物,写了一封信,信中称赞刘邦是仁德之君,请叔父放心等。这封信专等范增不在时送给军营守门者。守门者误以为是重要情报,直接送给了项羽。项羽看后怀疑范增与刘邦有暗中往来。第二年,项羽的使者来到汉营,陈平先让侍者端上美酒佳肴招待,后来又撤回,换上粗菜淡饭。声称:原以为使者是范增派来的,没想到是项羽的听差。使者回到楚营后,据实报告了项羽。项羽于是对范增暗中勾结刘邦深信不疑,最终导致了两人关系的破裂。 (离间计得逞,不战而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