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我明白了,在中国,统治者如红衣主教,神出鬼没,残忍无比;老百姓尔虞我诈,缺乏信用,这些都是你们纵横家谋略的现实根源吧! 苏:不错!然而,你们也有误解之处。我们纵横家其实与其它诸子殊途同归,百虑一致,我们与儒家一样,区分仁乎?义乎?勇乎?智乎?贤乎?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捭阖进退,儒家的子贡、孟子不也是游说大师吗?为什么人们就不能容忍我们呢?纵横家与道家也一样,讲究'与天为一'、'同天而合道',盛神而养志;与墨家也相通,主张发奋自励,游说舌辩;与兵家也类似,只不过一个文斗(政治斗争),一个武斗(军事斗争),战略上一致,战术上相通,都强调知己知彼,随机应变,出奇制胜以及各种战法、技巧;纵横家与法家更有相似之处,商鞅先以帝道、王道游说秦孝公不成,然后以霸道――'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 胡:您身后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也倡导游说帝王之术。他指出:要了解帝王的心理去迎合他;美化帝王自认为得意的地方而帮助他掩饰弱点;帝王有卑污的或谋私的想法时就明确指出它是合乎公道的;帝王要恃智逞能,就帮助他实现;先揣摩君王的爱憎感情,然后进言;不可说出君王的隐私和失误,不可触犯'人主之逆鳞'。这些说法与您的老师鬼谷子的观点一致。 苏:是啊,可是人们对法家尚能有几分宽容,明儒暗法,却对我纵横家横加指责。胡先生,后世对我有什么评论? 胡:后世对您也多是讥评贬损。荀子称您是'态臣',认为'用态臣者亡';杨雄骂您为'诈人',王充称您为'佞人';吕不韦称'齐用苏秦,而天下知其亡';《淮南子》称'苏秦善说而亡国',都把齐之灭亡归罪于您。还有,人们对您的老师鬼谷子也颇多微词,唐朝的柳宗元说他'妄言乱世','学者宜其不道';宋朝的王应麟称其说为'妾妇之道';明朝的宋濂斥之为'蛇鼠之智','家用之则家亡,国用之则国偾,天下用之则失天下,学者士大夫宜唾弃不道';清朝的卢文邵指责:'《鬼谷子》,小人之书也。凡其捭阖、钩箝之术,只可施于暗君耳'。这些评论太不公道了! 苏:我也早预测到了六国灭亡的结局,只是既为其用,予我富贵,我则为之效命。我只管谋事,不管成事!更何况,我现为六国宰相,秦国一直不敢出关攻打各国,我的功劳还不大吗?为什么人们要把我作为齐国灭亡的替罪羊呢?难道后世就没有人褒奖我和我的老师? 胡:民间还是一直视您为英雄,您的故事流传很广。魏人景春说,你们纵横之士'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唐朝柳宗元《鬼谷子辩》中说'元冀好读古书,然甚贤鬼谷子,为其指要几千言',宋朝的高似孙称赞:'有金匮韬略之不可泄者,而鬼谷尽得而泄之,其亦一代之雄乎!' 还有,西方也有提倡类似于纵横家学说的人,他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马基雅维里。马氏声称'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他劝人'在野兽中选择狮子和狐狸',象狮子一样残酷无情,象狐狸一样阴险狡诈。弗兰西斯·培根就称赞马基雅维里:'致力于观察人类曾做了什么,而不是强求人们应该怎样做,使后人得益匪浅',马克思也称赞马基雅维里为现实政治学的奠基人。 不过,西方人把马基雅维里的学说看作是晚出的旁枝,不代表主流思想,商业界更把它作为商誉败坏的代名词;而在中国,阴谋主义是主流思想,深入人心。 苏:我是东方阴谋主义的罪魁之一呀! 胡鱼见苏秦自责自艾,遂结束了采访。苏秦又投身于合纵事业中去了。他来到韩国,面对犹豫不决、想投降秦国的韩王,他苏秦使用'宁为鸡头,勿为牛后'的游说方针,指出:'你如果投降秦国,秦国自然要你献城。韩地有限,秦王的欲望无穷,迟早还是要起战火',韩王听如此一说,坚决表示'死也不降秦!' 苏秦又来到齐国,要齐国归还燕国的城池,他在齐宣王面前'俯首以庆,仰首以吊',既道喜又吊丧,弄得齐王莫名其妙。苏秦解释说:'道喜是因为你又夺得燕国城池,吊丧是因为从此燕国与秦国结盟,一道攻打齐国,齐国的命脉断矣!'一席话,使得齐王主动归还燕池。 真是:巧言胜过千钧力,利舌强于百万师。 不久,苏秦为齐贼所杀。 张仪论鬼谷子 张仪,魏国贵族后代。公元前329年入秦,次年,身佩秦国相印。他多次游说各国,并亲自以谎言瓦解了齐、楚联盟,大败楚国。张仪的连横政策为秦国最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胡鱼采访、拜别苏秦之后,前往秦国咸阳欲采访张仪。沿途他听到许多有关张仪的故事,原来这书生在当时就如此家喻户晓,胡鱼感叹不已! 张仪早年贫穷而被诬为盗,被鞭笞数百,回家后其妻子曰:'你不读书游说,不就没有这般耻辱!'张仪曰:'诟莫大于卑贱,悲莫甚于贫困。不读书游说,何来功名富贵!'妻曰:'我们徒有四壁,靠什么去游说君王呀!'张仪问:'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笑答:'在!'张仪说:'那么,这就足够了!' 张仪继续从事游说事业,可身无分文,一日,他见楚怀王爱恋美色,便心生一计。他谒见楚王,说楚地狭小,可为他到别国去物色美女,楚怀王心花怒放,马上给张仪无数珠宝。楚王的宠妃南后和郑袖得知,便请求张仪不要去物色,也各送黄金一千斤和五百斤。最后,张仪请楚王赐离别之宴,席间,他见到作陪的南后和郑袖,故作惊讶:'我走遍天下,也没遇到过像南后和郑袖这么漂亮的美女,我还自不量力要为大王您寻找美女,真是愧对您的厚爱!'楚王听后只好说:'是啊!是啊!我也觉得她们是天下最美的女人!'于是,他不再提及此事。张仪两面讨好,白得黄金一千五百斤。 胡鱼一路上兴趣盎然,快马加鞭,想尽快窥得张仪之真面目。历时三月有余,方抵张仪府第。递上名片,童子引路,进入相府。只见张仪身着长杉,脚登高靴,面目清秀,两眼有神,眉宇上挑,口大唇薄,气宇轩昂,真有儒相之风度!俩人落坐,胡鱼直接提出了采访的主题:请讲讲中国语言谋略、鬼谷子游说术、制人术并对其进行一些反省。 张仪说:人类的主要交往手段之一是语言。神奇的语言有时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成事,可以交友,甚至可以位尊名显。当年,姜子牙投铒藏钩,垂钓于渭河之滨,适逢周文王出猎经过此地,因见老人无所收获,便问:'您钓鱼是生活所逼吗?'姜子牙答道:'普通人钓鱼是为了鱼,而我钓鱼是为了志向。以饵食来钓鱼,鱼可捕杀;以利禄来钓人,人可网罗殆尽!'真是一语惊人,周文王立即拜他为师。 人们深知语言在人类社会的重大作用,甚至提出'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警世名言。《鬼谷子》从理论的高度总结了人类语言的要理,阐述了关于掌握说话节度的'开闭之术',并以阴阳哲学给予论证。 所谓'阴',就是黯淡、闭藏、柔弱、被动的一面,所谓'阳',就是光明、显露、刚强、主动的一面。我们从阴阳盛衰的情况判断事物,从而知道生死存亡的道理。世道昌明,说明阳气盛,此时应采取积极的行动,如出山求仕;世道衰微,说明阴气盛,此时应采取消极的行动,如隐逸避世。对于游说,时机恰当,说明阳气兴盛,此时可以进说言辞;如果氛围不和,说明阴气兴盛,此时不可摇唇鼓舌。天下事物的规律在于:有时阴气盛,有时阳气盛,有时应当柔弱处置,有时应当刚强地对待,有时可以开口说话,有时则应当闭口沉默,有时不妨松弛、宽厚,有时不妨紧张、严厉。 知道了上述的辩证矛盾关系,就可以用之考察具体的个人。有人贤能,有人不肖,有人智慧,有人愚蠢,有人勇敢,有人懦弱,有人会表现自己,有人会隐蔽自己,有人会攀援而进,有人会功成身退,有人宁愿饭蔬瓢饮,有人却追求功名利禄,世上的人真是千差万别,面目各异。一个游说的人,或者一名公关人员,就要根据各人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先了解对方的嗜好和欲望,以判断他的志趣。故意排斥他的话而反着说,以考察他的虚实。掌握了对方的心理和特点,就如探囊取物,志在必得,言出必应。 想得到对方说话的宗旨,想了解事情,则必须采用诱导的方法。也就是说,必须不断变换言辞,鉴貌辨色,相机套引。有时应滔滔不绝地主动发言,情见于辞,打动对方;有时应三缄其口,等待别人道出真情实意。交谈时,一般应保持气氛和谐,当然有时也可采用激怒对方的办法来达到目的。如果俩人的观点相差甚远,切不可自以为是,逞口舌之强,而应存异求同,暂时先顺从对方的意志。所以,与光明磊落的人谈崇高,与阴险狡诈的人则谈卑小,而不可反道而行。如果此人是正人君子,你却大谈阴谋诡计,必然会遭到对方的鄙视;如果此人是奸诈小人,你却谈些高山景行之类,必然会被对方认为虚伪、浅薄。因此,要观察对方的为人,以及他的权谋得失,知己知彼,然后依照节度规律而行事,伺间隙而进说言辞,那么,没有说不通的理,没有说服不了的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