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解经闲谭】(3)

http://www.newdu.com 2017-12-14 道学通论 newdu 参加讨论

    这又扯出了另一个有趣的话题来了。我们可以在《论语》里看到,有多处提到一些当时有名的隐者。孔子对这些道家人物也颇为尊重,全然没有"道不同不相与谋"的意思,可能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好汉惜好汉,英雄识英雄。这种儒道领袖之间的相通相容的情怀,让人感慨、感动。
    不过,道家爱讲"无为",认为只有顺应自然,才能让万物自由长成,和谐共生,无为而无不为。不要不可为而为之。但儒家刚好与之相反,提倡的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第十四》中记载了这么一个小故事: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路有一次夜宿在一个叫石门的地方。早上守城门的人问他:"你从哪里来?"子路回答说,"从孔子那里来。"守门人接下来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在后世成了千古名句:"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是那个知道不可为还是去做的人吗?)"
    我们在上文已经说过,在先秦时期,道家和儒家是关系比较特别的两个学派。孔子曾问道于老子。儒道两家的学说也颇有相通相容之处。孔子也讲"无为而治"--"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大意是什么也不作,就能使天下太平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干了什么呢?自己恭敬地坐在那个位子上就是了。后人也因此将帝王的统御术,称为"君人南面之术"。孔子还曾经说过,"夫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夫何言哉?"(《论语·阳货第十七》)这几乎和老子的口吻如出一辙。
    但如果用一句话来说明儒道的不同,似乎可以如是总结:儒家之风骨是"知其不可而为之",道家之仙骨是"无为而无不为"。一个悲壮,一个洒脱。
    轻松一下,讲个网上恶搞孔子见老子的段子。话说孔子见完老子回家后,半天不吭气。子路于是问他,老大,今天你怎么回事啊?孔子说,我今天去见老子了,老子真是深不可测呀。那是龙。看着垂头丧气的孔子,子路很不忿地在心底骂了一句:我的老大,我跟你混这么多年,我今天才知道你算个鸟喔。--呵呵。子路说得没错。老子是龙,孔子是鸟。凤凰也是鸟嘛。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
    一说老子无为,有人就说老子的思想哪是清净无为那么简单,无为的背后是无不为,他讲的是由反而正、有退而进的统御术。宋代的大儒朱熹曾用两句打油诗给老子画了一副画像:"一个老头笑嘻嘻,退后一步占便宜。"由老子的思想后来发展出来的黄老之学,更是被人们视为"君人南面之术"。
    台湾学者南怀瑾对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支柱"儒道释"的功用,有一个妙喻:儒家是粮店;佛家是百货公司;而道家是药店。如果没有了粮店,我们就要没饭吃;如果没有百货公司,我们就会生活不便;但如果我们不生病,我们可能不会主动迈进药店。只是人一生哪能没有个头痛脑热的时候。只要人一不舒服,那就非自动自发地进药店不可了。
    既然道家是药店,那《老子》一书就是医典、药典。其实在中国,不光是小民有疾、寡人有疾时,爱进道家这家药店寻觅解药良方;在整个社会生态出现大震荡、大变动时,道家的药品生意就会相当红火、大行其道。比如,中国历史上最变动不安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易老庄三玄之学最流行的大时代。
    南怀瑾还有一个观点:细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成功的统治者们有一个共同的秘诀。那就是在政事治理上,都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自汉唐开始,接下来的宋、元、明、清的创建时期,都是如此。笔者对此论点也是深表认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