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页右栏第三段,颜文谓:“1912年12月,陈焕章、王人文、姚丙然、沈守廉等在上海成立孔教会,同年,王锡藩、刘宗国等在山东创设孔道会,饶智元、恽毓鼎等成立孔社,杨士琦、谭人风等组织昌明孔教社,贺寿煦、殷炳继等组织孔道维持总会。1913年9月,沈维礼、沈士成等创设寰球尊孔总教会,同年9月,许棣常、李安国等在东京成立孔教会东京支会;1914年3月,冯国璋、周嵩年等在北京成立孔道总会,等等。”此一段话涉及到的问题众多,而涉及到的史实多有错误。 在厘清史实之前,首先要说明一点,即一个组织或团体的筹备组织时间与成立时间是不同的,从筹备组织到成立是有一个过程的。其次,一个组织的总会与分会是不能等量齐观的。下面即依据笔者所见到的材料,对这一段话中所涉及的各孔教组织的史实试作说明。 第一,关于孔教会。孔教会并不是成立于1912年12月,而是成立于1912年的孔子诞辰日,即旧历8月27日,阳历10月7日。《孔教会杂志》第一卷第一号载《本会纪事·总会》云:“本会之发生,始于去年春间,沈君乙盦曾植实主其事,发起诸人开谈话会于沈宅者屡矣。然本会成立之期,实託始于大成节。是日假上海山东会馆为恭祝圣诞之地,到者五六十人,各界人士均有代表。”此年12月12日,孔教会发起人王人文、姚丙然、沈守廉、姚文栋、张振勋、陈作霖、沈恩桂、麦孟华、陈焕章等向北京发出了《孔教会公呈》,教育部批在1912年12月23日,内务部批在1913年1月7日[1]。至于次年9月在日本东京成立的孔教会东京支会,则是孔教会属下的一个支会,显然不能与孔教会、孔道会等并列,因为在此前后各地成立的孔教支会多矣。 第二,关于孔道会。孔道会发起于1912年3月,1912年12月22日在济南开成立大会[2],会长王锡蕃,孔道会在济南成立后,即将在济南的部分定为山东总分会兼总会筹备处,《孔教会杂志》第一卷第四号载《山东孔道会刘会长来书》云:“本会于上年冬月开成立会后,旋拟定作为山东总分会兼总会筹备所,当即推定康南海先生为筹备所所长。”孔道会的发展则由山东转向北京,进而组织总会,据有关材料称:“该会原于民国二年十二月间,在西河沿渭南馆创设孔道会事务所,后经冯将军国璋将该会馆购为自有私产,借与该会居住,至本年三月间成立分会,惟该会会长王锡蕃原驻山东,并未来京”[3],此处的“该会”指孔道会,孔道会在北京原在衍圣公府设事务所,1913年12月在西河沿渭南馆设立事务所,所谓的“本年三月间成立分会”,即后来所谓的孔道总会,“本年”是指1914年。不过,1914年三月间孔道总会成立时,冯国璋不在北京,查《冯国璋年谱》,也不见冯国璋此时前后在北京有所活动。此年的三月份冯国璋是在南京,从年谱可知,冯国璋是在1914年7月6日发出入京通知,7月20日离京返宁[4](P38)。在京期间,冯国璋于7月10日受到了孔道会的欢迎,并在孔道会作过演讲,“见会中经费支绌,慨捐助洋五百元,以资补助进行”[5]。冯国璋捐助的五百大洋就用来买下了孔道会在西河沿的办事处,大约就在此时冯国璋被孔道会举为名誉会长。孔道总会在北京成立后推举康有为为会长,而实际主事人还是王锡蕃、刘宗国、薛正清诸人,在北京展开局面的是薛正清,与冯国璋同举为名誉会长的还有张凤翙。因此,颜文所说的“1914年3月,冯国璋、周嵩年等在北京成立孔道总会”,是有问题的。不过,这种结论是有来历的,即《孔道总会致内务部呈》中列孔道会发起人有冯国璋,但发起人中还有一人可注意,即冯甘棠,此人乃冯国璋的堂叔,估计是冯甘棠将堂侄列入了发起者的名单[6](P70)。再者,在山东成立的孔道会与在北京成立的孔道总会是一个会之内的事情。 第三,关于孔社。颜文谓1912年“饶智元、恽毓鼎等成立孔社”。孔社组织于1912年,而其成立则在1913年4月27[7]。 第四,关于昌明礼教社,颜文“孔”字应作“礼”字,恐为手民之误。昌明礼教社在1912年的5月即已发起组织,5月7日在上海第一春举行第一次会,到伍廷芳、徐绍桢等30余人;5月23日,昌明礼教社电教育部,教育部次日电复批准立案[8]。其成立时间则是8月27日[9]。 第四,关于孔道维持总会,的确如颜文所说组织于1912年,而其成立时间则待考。 第五,关于寰球尊孔总教会,据《民权报》1913年11月28日报道,是成立于1913年10月3日[10](P33)。 又,颜文此段末尾云:“孔教会、孔道会、孔社、经学会等等,名虽有异,对孔子学说的理解也未必全同,但尊崇孔子,昌明孔学之旨则完全一致。”此一论断恐怕过于简单了。孔教会、孔道会是为了树立孔子的教主地位而起,孔社与经学会则不然,都不以孔子为教主,儒学也不是宗教,这可从它们的章程中得到说明。说这些尊孔团体尊崇孔子则可,说它们昌明孔学之宗旨则完全一致,就有点想当然了。 第35页末尾一段,颜文谓:“1913年9月,孔教会代表陈焕章、严复、夏曾佑、梁启超、王式通等上书参议院、众议院,请定孔教为国教,并请两院通过”,按:陈焕章等人上书参、众两院是在8月15日,而不是9月。 第37页左栏末段至右栏首段,颜文谓:“民国初年,通过康有为、陈焕章等人的努力,孔教运动重生,曾一度出现130多个孔教分会,3000多名孔教会会员的盛况。然而,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文化清算和南方势力北伐成功,孔教运动再度退出历史的舞台。1927年,孔教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康有为去世,1929年,陈焕章远走香港,孔教运动在中国大陆寿终正寝。然而,陈焕章在香港成立孔教学院至今仍活跃于香港,孔教运动可谓硕果仅存。”此一段话中依然有许多史实错误。试分述如下: 第一,孔教分会的数目,颜文谓有130多,其实孔教支会远不止此数。估计此一统计数字是从卢湘父《万木草堂忆旧》来的,卢湘父是康有为的弟子,他说:“其支会遍布于各地者百三十余处”[11](P225)。又,《孔教十年大事》所载《孔教会纪略》中有《支会一览表》,其中所列孔教支会也是130个[12]。但是,这些说法都有问题,与实际不符。因为单从《孔教会杂志》13期(第一卷共12号,第二卷1号)的统计就有140多个了。就以山东的孔教支会而言,在《孔教会杂志》的显眼处可见有章丘、聊城、烟台、济南、曲阜、青岛数处,可实际上山东远不止以上了了的几处支会,我们从文献中可知山东一省至少有孔教支会30个,如即墨、东平、汶上、菏泽、滕县、泰安、莱芜、新泰、曹县、宁阳、城武、滋阳、定陶、朝城、长清、邹县、潍县、掖县、临沂、临淄、临清、郯城、峄县、济宁县等。此外临清、郯城还有支会下的分会。这些支会主要是在民国初年成立的。到1917年,陈焕章等主持孔教会后,孔教会在各地又有新的发展。据《经世报》统计,至少有40处以上新增的支会,如:热河、清华、大名、灵宝、漳州、东海、静海、颖州、灌云、新安、苍梧、和龙县、达县、阜宁、丰县、徐州、沛县、砀山、萧县、蚌埠、宿州、海州、凤阳、泗州、南汪、句容、兴平、襄阳道、乾县、闸北市、黎川、江宁、石屏、思茅、黑江、会泽、耒阳、祁阳、云浮、兰州、龙岩、浏阳、南洋泗水、旧金山等。此一时期各地支会下的分会也增多了。就是不去计算支会下的分会,仅以支会而言,其数量前后总数也一定在190处以上。 第二,孔教会会员的数量,颜文谓多达3000,此一数据估计来自《国民党山东省党部致中央民众训练部复函》[13](P570),但这个数据是有问题的。恐怕这个估计太小视孔教会的势力和社会影响了,孔教会的会员至少有数万。仅举数例:据《孔教会杂志》第一卷第十一号《本会纪事》介绍,延吉孔教支会会员多达6000以上,曲阜支会会员335人;据第12号《本会纪事》介绍,宜兴支会会员300余人。仅由朝鲜人组织的一个支会就是6000多人,已远不是3000多人所能限制了,何况还有其他一些支会,往往是百余人乃至数百人。若以孔教支会有190个计算,一个支会有百人,孔教会员也至少有近2万。再说,孔教会从1912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即使计算到1929年,其中的会员数目也一定是个庞大的数字。 第三,颜文谓:“1927年,孔教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康有为去世,1929年,陈焕章远走香港,孔教运动在中国大陆寿终正寝。”康有为在1917年参加张勋复辟失败后,于1918年辞去孔教会会长之职:“鄙人以病躬不任,恐致陨越,去岁已腾书力辞,请诸公公举。诸公未行,经托总理孔少霑太史代理会长。今兹诸公咸集,鄙人即未任会事,敬再申请,请诸公妙选硕望,以任会长,以振会事。”[14](P644)虽然在1922年孔教会同人受外界之压力继续推举康有为为会长,但康有为回信拒绝了:“六年以前,鄙人承乏,虽欲竭力,无补涓埃。孔教会之创始也,鄙人为之,望孔教会之广大也,不待言也,为此与袁世凯争,至束装而避于日本,又与人多决裂,皆无所补,只有自惭德薄能鲜而已,虽欲再肩大任,然已无效,一之为甚,其可再乎?敬辞大命。然仆努力于孔教,无论为会长与否,同是心也。”[15]康有为自1917年辞去会长后,虽继续为孔教事业而努力,却不再担任孔教会的任何职务。因此,说“1927年,孔教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康有为去世”,不知康有为此时在孔教会中任何等角色,是何等的“主要领导人”?关于孔教运动在中国大陆的消亡问题,颜文谓1929年陈焕章远走香港,孔教运动在中国大陆寿终正寝。其实孔教运动在国民国统治时期只是陷入了低谷,并没有立刻寿终正寝,其寿终正寝是在1936年底。从现有的文献中还可发现1929年后孔教会的活动,如根据《国民党河南省党部检送孔教总会申请备案呈》可知,1931年河南组织孔教支会[13](P556);1935年7月,国民政府将衍圣公的爵号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德成到南京受职,后赴上海,在上海受到孔教会的欢迎。1936年底,孔德成结婚时尚收到北平孔教总会的贺礼冷金联一付[16](P38);1935年底孔教总会曲阜的一班人马,根据形势变化而修订章程[13](《孔教总会致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呈》,P565);1936年7月11日,南京组织孔教支会尚有呈请立案[13](《王铎等发起组织南京孔教分会致国民党中央党部备案呈》,P576)。1936年12月23日,国民党中央民运训练部致中国孔教总会批文中,改孔教为“孔学”,将孔教会的性质规定为属于“地方文化团体之组织”[13](《中央民运训练部致中国孔教总会批》,P576)。至此,孔教会改名为孔学会,意味着孔教运动的寿终正寝。在孔教会之外,1929年后尚有其他的孔教团体活动,如上海的尊孔社、尊孔学会、尊孔救国会等[1]。1929年后的孔教会及孔教会的活动历历可考如此,怎可说孔教运动在1929年后就寿终正寝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