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吴光:被误解的“学而优则仕”

http://www.newdu.com 2017-12-14 中国孔子网 吴光 参加讨论

    几乎人人都知道“学而优则仕”这句话,但在这句话之前,还有一句如今被忽略以至鲜为人知的话:“仕而优则学。”
    “学而优则仕”一向被大众赋予了只要学问做得好就可以做官的功利主义意味,更有一些领导干部用“仕而优则学”这句话为自己的“镀金”学历做合理性论证。然而这些都并非子夏的原意。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
    【译文】
    子夏说:“做官尚有余力就去读书做学问,读书做学问尚有余力就去做官。”
    查《论语集注》,原来此地的“优”并不当优秀讲,优在古代有“充足”、“富裕”的意思,如《荀子·王制》有:“故鱼鳖优而百姓有余用也”,鱼和鳖充足了,老百姓就可派多余的用场了,这个“优”显然不能解释为“优秀”。现在子夏说的那段话可以这样领会:你官当得有余力了,那么你就该去学习,你学习有余力了,就可以去当官。比较说来,“学而优则仕”,是人们争着想实现的。随着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不断深入,许多领域的优秀人才进入组织部的视野进而被提拔到各个领导岗位。外行领导内行的景象在中国已经不复存在,但随之而来的新问题有两个:其一,那些出“仕”的人再也没有余力“学”了,其中大部分专业荒废,技术人才沦为官场冗员,可惜啊;第二,学而优的并非人人都适合“仕”,让影视明星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让奥运冠军当体育局局长,就勉为其难了,如同好人并不等于好官,好医生不一定是好院长,好老师未必能成为好校长。
    几乎人人都知道“学而优则仕”,其实在这句话的前面,子夏还说了一句如今被忽略以至鲜为人知的话:“仕而优则学。”“仕”要做到“优”,就必须持续“学”。然而,比较说来,“学而优则仕”,是人们争着想实现的;“仕而优则学”,却并非每个人都能自觉去做的。寒窗苦读,一旦出“仕”,便少有那种苦学的劲头了。时代发展加速,知识更新加快,在繁重而艰巨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建设中,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不断出现,需要干部加紧学习,全面提高政治文化业务素质,提升应对能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有人对官员学习的紧迫性作了这样一个“严重”的比喻:“学习的速度慢于时代发展速度等于死亡。”可是,党政干部的学习状况还很不理想。有个“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显示,大部分官员很少读书,读书学习是一些官员的最末选项。《人民网》援引习近平同志在讲到当前领导干部读书状况不佳时,提到的前两项表现,就是追求享乐,玩物丧志,不好读书;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读书。不少人是“有时间应酬,无时间读书”。他们是“仕而优”则“酒”、则“舞”、则“牌”,就是把“学”挤掉了。实际上,只要有学习的热情,对于任何人,时间总是有的。关于挤时间读书,古来早有“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之说。陆放翁即是“待饭未来还读书”的。许多重视学习的优秀之“仕”,不论戎马倥偬,还是日理万机,都没有间断过读书生活。
    一些不热心学习的官员热衷拉关系,认为“关系”较读书更能产生“价值”。读书虽能充实自己的学养,但对提升和“进步”难以“立竿见影”,周期长、起效慢,而关系在当今官场,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生产力”,“有了关系,心想事成;没有关系,寸步难行”。因而进党校和各种培训班,意义不在于提供了读书学习的机会,而是能结识一批同乡官员和官员同学。这样,学习平台变成了拉关系的场所,“学不学习不重要,大家坐在一起认识最重要”。有位专家分析得好:当急功近利和浮躁心理占据上风时,要使官员的心灵飘荡书香是困难的。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也要警惕,很多官员为了给自己的仕途增加砝码,不惜使出浑身解数动用关系,混进高校混博士文凭,同班同学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到了论文答辩阶段自有枪手搞定,校方、教授皆成为此类文凭造假流水线上的帮凶,危害胜于电线杆上泛滥张贴的假证广告。
    看来,要真正做到“仕而优则学”,既要努力改善官员的心态,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更要努力改善官场的生态,形成公平公正的选拔机制。心态和世态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
    (本文节选自吴光 王宇 王晓华 编著《干部儒学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