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对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以及落实的主要途径、措施等做了详细阐述,从事传统文化教育的人士为之欢欣鼓舞。近日,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价值教育校本化研究”总课题组主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发展论坛”上,多位从事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的著名学者畅谈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之道,为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的落地出谋划策。 楼宇烈 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我对当前社会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用四个字来概括,就叫做失魂落魄,或者说魂飞魄散。这个话可能说得太重了,但我确实会有这样的感受。面对这百余年来出现的“魄散了”“魂丢了”的现象,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要重建中华魂,或者说重铸国魂。 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要想把传统全盘不变地继承下来,那是不可能的,要把传统完全抛弃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血液之中。重铸国魂并不是排斥外来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包容的文化,是吸收外来文化的文化。但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有主体意识,有了明确的主体意识,我们才能主动去吸收外来的文化并把它融入我们的主体里面去。我们对外来的文化,不是做拼盘,而是要把它吸收过来以后变成我们整个文化中的一个有机的部分。我们的“魂”丢了,其实就是我们主体意识没有了。 刘梦溪先生讲了价值教育的意义,我觉得这个概念提得准确,教育里面有知识教育有价值教育,在中国的传统教育里,始终把价值教育放在第一位,这是教育的根本。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人懂得做人的道理,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习俗,那么这个靠什么呢?只有靠价值教育。 传授传统的价值理念,不一定要死背古文,我们要把传统德行提炼出来,进行新的诠释。传统优秀品德的“德”,我梳理以后概括出10个,我把它称之为“一二三四”,加起来正好是10。 第一是“孝”,孝是中华文化优秀品德之首。第二是“诚”和“敬”,天人合一的核心是天人合德,合德的中心就是诚,敬是礼的核心,要敬己敬人敬事敬物,用敬来规范自己的内心。第三是“智”“仁”“勇”,《中庸》里称之为“三达德”,《中庸》里边对“智、仁、勇”的定义,跟我们一般的定义不太一样——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第四,就是“礼义廉耻”,我们谓之国之四维。《管子》里面讲,这4个字,把整个国家支撑起来。这10个字,就是传统文化“德”的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