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中国文化与强国

http://www.newdu.com 2017-12-14 喜悦人生公众号 楼宇烈 参加讨论

    
    楼宇烈教授: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传统文化博士生导师。
    这是楼宇烈教授在第七届三智论坛主题对话中做主题发言。
    演讲简介: 
    中国文化中间反复强调的是通过教育启发人们的自觉性,为己之学,为己之学就是不断的通过自我完善、完美,所以他不是靠一个外力来强制你那样做,而是要通过为己之学不断的来自我完善、自我完美、不断的自我提升,这个也没有个绝对服从。包括宗教的传播也是那样,胡适先生在研究儒教的时候就讲,中国的教化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西方的宗教是积极的往外推,也不一样,所以哪有这个问题呢?没有。最后,造物主的信仰在中国没有,《庄子》里明确讲,造物者无主,那万物怎么出来的?天地合气,万物复苏,天地造化,天地就像一个大熔炉,阴阳之气在这个大熔炉里不断变化,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就产品万物,是自然生成的。所以在中国的宗教里面是没有超自然的这个理念,一切的变化就是神,阴阳不称之为神,变化不称之为神,“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天地万物的变化就是神,所以这个神都是指天地变化的。在自然界之内的,刚才晴空万里,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雨交加,是什么在起作用?是雷公在那打雷,雨师在那下雨,风婆在那刮风,这些都是神,可我们仔细想,这些都是什么?都是自然的变化,瞬息万变的就是神,根本不是一个造物主自思想。
    我想,我们今天中国最需要或者最希望的,是一个稳定、一个强。,稳定也好、强大也好,我想都离不开文化中国这个概念,所以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看法。
    为什么说稳定离不开文化中国?其实这个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非常根本的地方,或者说它的核心。文化中国这个概念从一个角度来讲,它跟西方文化中间倡导的,或者它们一个根本理念,所谓民族国家是相对的。西方是倡导民族认同来建国,中国是倡导文化认同来建国,这是很不相同,一个是民族认同来建国,一个是强调文化认同来建国。中国是以文化认同来建国的,因此56个民族可以构建成一个大家庭,大家和谐的相处。这56个民族文化可以说五彩缤纷,各自有各自最美好的地方,就像费孝通先生讲的,各美其美,都有自己美好的地方。这个文化认同并不是一个我吃掉你、你吃掉我,恰恰是相互尊重,也就是各美其美,是一个互相认同,而且你向我学习、我向你学习。不光是民族的文化是这样认同,在整个文化中间,各个不同的学说、百家也可以相互的来吸收、来认同。稳定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解放以后,我们有一点过分的强调了民族论,也可以说解构了我们的文化认同这样的传统,用民族的认同把它凸显出来。我们要把民族突出,建立他的自治区,一些民族要给他创造文字。这个很多人现在也在反思,这个是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造成的结果。现在我们民族问题越来越多,我们国家对民族问题带来的不稳定性,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所以我们倡导文化中国这个理念来恢复我们文化中国的传统,在当今维护我们国家稳定是非常重要的事。
    刚才讲的,我们要强大。强大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什么叫强大?是我们的经济强大了就强大了吗?是我们军事强大就强大了吗?是我们公共设施的华丽就强大了吗?都不是。几百年前西方的思想家也都讲了这个问题,一个国家的强大并不体现在他国库的殷实、经济上,也不体现在他的城市坚固,军事比较强大,也不体现在他公共设施如何的华丽。那么体现在什么地方?体现在整个国民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他们所受的教育,他们的伟大的理想以及他们的品德。一个国家的强大最终是落到文化上,不是落到了我们的物质有多么的丰富、我们的财富有多少。我们之所以称我们是礼仪之邦,中国是几千年的礼仪之邦,就是我们中国有这样悠久的传统文化,我们今天要恢复我们中国的这种文化传统,我们才能够真正强大。
    在中国历史上,我们国学中间有那么多精华的东西值得我们今天好好的学习,好好的发扬。有很多人问我,既然中国传统文化那么好,那么中国历史上为什么老是受到落后民族侵略、进攻,尤其到近代更不得了,西方列强。我说我们看到这一面,我们还看到另一面没有?在中国历史上,不管是哪一个落后的民族占领了,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最后的结果都是被同化,被先进的文化、先进的文明同化。后来我看到法国启蒙运动时候的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孟德斯鸠,他写一个《论法的精神》,其中讲到中国文化的时候其中有一段说,在历史上总是有征服者和被征服者,而往往总是征服者去改变被征服者,只有在中国,中国的历史上我们看到的永远是征服者被被征服者所改变。什么道理呢?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我们要看到这个,如果我们能够看到这一点,我们就会对我们的文化传统产生一种自信,就会有一种自觉,我们提出了自觉、自信、自强。刚才余先生讲,首先要有自觉,我觉得没错,有了自觉我们才会有自信、才会有自强。但是要有自觉,你又要必须对我们文化有一个自信,我们现在所以很多人对中国文化没有一个觉,很重要的来源于没有自信。
    这100多年来,就像刚才苏先生提到的,我们很多当时的那些杰出的思想家、学者,他们鞭打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传统信心有一种诠释。到了今天,我在曾经开的一次会议上讲,我们今天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什么状态呢?是一个失魂落魄的状态。魂丢了、魄也散了。于是我们很多的行为规范也都没了、落魄了。我们本来是礼仪之邦,最讲究礼貌,现在我们中国人最让外国人看不起的就是缺少礼貌。这个问题是很值得我们来反思的,我们要把我们的魂找回来,我们要把我的魄重新聚起来,这是任重而道远的一件事情。
    那么,我们首先要了解,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失去自信?上个世纪以来,100多年前,我们觉得中国文化中间什么都没有,最有代表的,到了上个世纪30年代,中山大学一位教授陈序经提出了全盘西化的口号。他这个口号讲得很清楚,中国人不管在任何领域里面,学术领域里面不要说了,以至于在我们衣食住行等等各个方面,生活习惯方面,没有一样能赶得上西方的。中国有的西方都有,西方有的中国人很多都没有,所以他才提出全盘西化,这个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说法。在上个世纪初这样一个思维方式还没有像陈序经那么总结,但是已经弥漫在我们的整个社会,特别是一些精英的思想里。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想来想去,我觉得有三个问题迷惑了我们,恐怕到现在这三个问题也还是在迷惑我们,我们需要梳理清楚。
    第一个问题,我们把文化的问题往往只从时代的差异上面去认识它。这个文化是什么时代产生的?这种文化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 
    比较典型的,后来上个世纪80年代就提到这个问题,中国的文化是农耕时代里的产物、是黄土地的产物,简称叫黄色文化。西方的文化是海洋文化,海洋是蓝色的,他是蓝色文明。黄色文化就据守在黄土地上,所以它有保守、封闭、缺少更新机制这样一些特点,而蓝色文化是开放的,不断自我更新。所以得到最后的结论,抛弃黄色文化,拥抱蓝色文化。看到了文化的一个时代性,这个是什么时代,那个是什么时代,上个世纪我们看到中国也是传统的农业文明,人家西方已经进入了工业文明,两个时代的不同当然了,后来一个时代要比前面一个时代进步。当时进化论很流行,进化论的理念告诉我们永远是不断的进化的,那就不断的进步,很有意思。中国人受进化论的永远比全世界哪个国家都厉害,总觉得事物逐渐的往上升,越升越高、越来越好,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样一种莫名其妙的进化论思想对中国人影响及其重大。
    我非常佩服当时有一位学者,我们国学大师章太炎,当时看到我们全国痴迷于进化论,弱肉强食、自然的进化,他就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叫《俱分进化论》。《俱分进化论》就讲,进化不是单一进化,不是直线的进化。他特别提到一个概念,善意进化、恶意进化。可是我们受到这个影响就觉得文化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后一个时代当然要比前一个时代先进、来得进步。所以我们要跟着时代前进,就要批判我们以往的、落后的、陈旧的,吸收所谓先进时代的。这个概念影响很深,也可以说是否定我们传统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的方式。也就是根本看不到文化更重要差异是类型上的,也就是我们刚才反复讲,东西方文化,东西方文化两个不是一个简单的时代的差异,更重要的是类型。西方的文化是向外的,东方的问题,尤其是中国的文化是向内的。
    一个是追求用外来的力量拯救我们的命运,一个是要靠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自己,很不一样的取向,所以造成很多不同的地方。我经常讲到的,比如东西方文化里面生命论的不同,西方的文化尤其在公元以后吸收宗教文化,生命都是由上帝创造的、一个神创造的,所有哪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个体生命之间相互都是有独立意志的,每个人的行为都要为自己来负责,他是这样一种思维。他企盼的是,生命结束以后,我的灵魂去向哪里?这是他们核心的一个生命观。中国的生命观不一样,中国的生命观强调生命不是一个神创造的,而是个自然形成的,阴阳之间的隔阂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生命,也有了人的生命。每一类的生命都有自己的一个传承,个体生命只是一个整体生命中间的一个阶段,一代、一代的相继承,不是像西方那样这些生命结束了,上帝再创造一批新的生命,在中国讲的代代相承。所以生命跟生命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你的行为不仅对你自己负责,还要为延续的子孙后代负责。
    当然还有一种生命观是印度的生命观,生命不断的轮回。那样的生命观也是着重于强调生命的个体性,所以每个个体只为自己的未来、来世来负责,跟中国的生命观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要小看生命观的不同,生命观的不同决定了许许多多的价值观。中国人父子相传的生命观里面非常强调血缘的关系,又非常强调相互的责任和义务的联系。只有在中国有这样的理念,叫做父财子用、父债子还,这种观念在西方、在印度不会有,根本没有,这就是因为生命观的不同。这就是类型上的不同,不是哪个先进、哪个落后,更不是哪个对,哪个错,对生命的来源、生命的延续理解不同,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我们过去看不到这一点,现在很多人还是认为西方的生命价值观是最好,独立的、个体的生命观,像中国这种生命观不好,所以也就形成现在年轻人很矛盾的权利、义务的对立。我问他父债子还应该不应该?年轻人觉得我们看不到哪个国家父债要子还,我说父财子用好不好?好,我说你看看世界上哪个国家说一定要父财子用?也没有,就产生价值观问题,责任、义务和权利分离。
    我觉得这样一个看不到文化中间的类型差异,而且正因为这样类型上的差异,所以才有了相互取长补短的问题,这是一个我们很大的误区,只看到文化前后的发展,看不到文化与文化之间不同类型的差异,不同类型差异就谈不上哪个先进、哪个落后。而且正好因为有这个差异才能够互相的补充、互相的推动发展,这是我们来否定我们传统文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思想。
    第二个问题,把传统文化的样式跟近代以来的文化样式没有分清楚。 
    传统文化的样式跟近代文化的样式很不相同,传统文化的样式是以综合为主,而近现代以来的文化样式是以分科为主,我们常常讲科学的概念,我们现在的科学概念都是停留在自然科学这样一个范围里来讲,研究客观物质世界的这些学问我们叫做自然科学。其实最初科学的概念是用在现代文化样式里面来用,叫分科的学问,这个大家去查我们的辞源、辞海里面都有这一条,科学最初的含义,就是分科的学问。传统文化的样式是一个综合的样式,现在文化的样式是一个分课的样式,现在分开样式的文化里面所谈到的一些分门别类、专门的学科,它在传统的文化样式里面你找不到,因为它不是以这个来分的,也可以说它是以一种学术来分的,这个学术里面既探讨的天文的问题,也探讨了地理的问题,也谈到了人道的问题,既探讨哲学的问题,也探讨宗教的问题,也探讨了艺术、科学的问题。
    简单的说,传统的文化样式是在一个学术里面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学科,而现代文化的样式是在各个不同的学科里面包含了各个不同的学派。结果我们这样混淆以后,现在学科里面有哲学,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有没有哲学?没有,只有儒家、道家、佛教,哪来哲学。有没有宗教?我们现在宗教专门一个学科,而且有很清楚的,宗教有一套非常完整的宗教学的理论,很完整了,宗教文化的特征也描述的很清楚了,拿这个东西来一对比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没有宗教这个学科。所以中国有没有宗教?儒家是不是宗教?一直讨论到今天还讨论不清楚,一直到本世纪初我们我们学界还在探讨中国哲学存在的合理性。一直到现在为止,中国人的脑子里老是说中国没有信仰,还在讨论儒家是宗教,还是不是宗教,即使是一种宗教,是什么样一种宗教?讨论不清楚。当时的结论就是,中国既没有哲学,也没有宗教,科学当然更谈不上,没有科学,连艺术都谈不上,你看看人家画的东西。
    最近我讲了一个事情,北大有个书法研究所,书法研究所的所长是王岳川,他到欧洲去交流,他当场写字,一张字写出来了,艺术品,书法作品艺术品。西方人不理解,你这个叫艺术品,我们一幅画不知道画多长时间、花多少心血,你几下子就出来,连中国有没有艺术都是怀疑。上个世纪就是这样,把两个不同时代的文化样式要去做比较,这怎么可能呢?儒家是不是宗教?你可以说是宗教,但是也必须说它又不仅仅是宗教,因为儒家包含很多,我的老师曾经讲,儒家里面至少包括有乐教、有礼教、宗教,还有礼学、哲学,儒家本身就包括了,最简单这三个方面,乐教、礼教、礼学,就包括了艺术、宗教、哲学。你能够单一的就用宗教来说儒家吗?那不完全、不准确。可你说儒家就不是宗教?也不完全、也不准确,这是古代文化的样式、传统文化的样式和现代文化的样式的差异,不能做这样一个简单的来理解,用现代的学科分类的方法去要求传统的、综合的学派的文化样式。这是第二个我们思想中的问题,造成我们对我们自己文化传统所有的东西都否定掉。
    第三个问题,以唯西方的文化样式、特征作为标准,追求所谓的标准化。 
    要确立一个标准,任何一个学问都要有一个标准,符合这个标准你有是了,不符合这个标准你就不是。把我们中国宗教的否定就是因为中国的宗教不符合西方宗教学理论对基督宗教的定义或者那个标准。因为按照启蒙运动思想家对西方宗教、基督宗教的描述,它的特征是什么?四大特征:
    第一,有神信仰,信仰一个造物主的神、超自然的,造物主的信仰,这才是宗教。
    第二,宗教要求人们绝对服从,服从上帝意志,服从体现上帝意识的《圣经》,不能够运用你自己的理性。所以刚才讲到的,西方文艺复兴的运动就是把人的理性的力量发挥出来、发掘出来、高扬出来,宗教不能够允许人有这样一种理性的,所以中世纪有多少科学家、思想家受到宗教裁判所审判的,绞死的、烧死的,这是第二条。
    第三条,宗教要求信仰者能够忍受、容忍现实世界的苦难,追求彼岸世界的解脱。第四点,当时的启蒙思想运动家看到了近代理性的高扬以及科技的发展是冲破了宗教文化束缚下面才发展出来的,因此宗教和科学是对立的。存在这样才条标准才算宗教,拿这四条标准衡量中国传统文化中间有没有符合这四个标准的文化呢?没有。
    我们从后面说起,中国古代哪有科学?根本就没有科学,从某一个意义上来说有,不能说他错,因为拿近代以来科学的概念来讲的话,中国古代确实没有。但是什么叫科学?这个概念也值得讨论,因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完全颠覆了实证科学里面的科学的概念。
    所以第四条不用谈,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根本不会有。
    第三个,信仰者忍受现实的苦难,来追求未来彼岸世界的解脱,这个在中国文化里没有,中国文化最重视的是现实,人们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改变现实世界,所以哪有宗教信仰,老说中国的信仰是实用主义,也不能说没有道理,功利主义,不像西方信仰很神圣的,中国没有,哪有宗教?没有。
    第二条,要绝对服从,中国文化中间反复强调的是通过教育启发人们的自觉性,为己之学,为己之学就是不断的通过自我完善、完美,所以他不是靠一个外力来强制你那样做,而是要通过为己之学不断的来自我完善、自我完美、不断的自我提升,这个也没有个绝对服从。包括宗教的传播也是那样,胡适先生在研究儒教的时候就讲,中国的教化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西方的宗教是积极的往外推,也不一样,所以哪有这个问题呢?没有。最后,造物主的信仰在中国没有,《庄子》里明确讲,造物者无主,那万物怎么出来的?天地合气,万物复苏,天地造化,天地就像一个大熔炉,阴阳之气在这个大熔炉里不断变化,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就产品万物,是自然生成的。所以在中国的宗教里面是没有超自然的这个理念,一切的变化就是神,阴阳不称之为神,变化不称之为神,“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天地万物的变化就是神,所以这个神都是指天地变化的。在自然界之内的,刚才晴空万里,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雨交加,是什么在起作用?是雷公在那打雷,雨师在那下雨,风婆在那刮风,这些都是神,可我们仔细想,这些都是什么?都是自然的变化,瞬息万变的就是神,根本不是一个造物主自思想。根据这四条,中国人就认为中国文化里面没有宗教。
    就因为我们是拿西方的宗教文化的特征做一个标准来衡量,中国没有。所以我想,我们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的丢失,就是有这三个思想在作怪,一个把文化看成是时代精神,中国没有进化精神,是人家创立的,所以我们只能跟在人家屁股后面,我们只能学别人的,而且我们如果把农耕文明的东西还拿到今天来,那是反动,那是要对抗,所以要抛弃。现代文明的样式是学科型的,多明确,这是宗教、这是哲学,所以我们要以这个为我们学习的榜样,不能像传统文化那么笼而统之的搞在一起,然后给我们树立的标准就是西方文化的标准。所以,有这三个思想障碍,就让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来一个彻底的否定、来一个自信心彻底的摧毁。
    所以,我觉得我们今天要确立起对我们传统文化的自信,必须要来反思我们在100多年前对文化认识上的这几个误区,这三个误区我们如果不能够把它彻底的消除掉,我想我们不能够恢复我们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自信。没有自信怎么自觉?没办法自觉,这两个东西分不开的,没有自觉就不可能有自信,没有自信就不可能有自觉,但是我觉得首先还是要从自信开始,有了自信你才会有自觉,这样我们才会有自强。因为文化在不断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也不是直线上升,有的时候会是回过头来。我们现在科学的发展、现在西方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已经开始在走回头路,已经开始在看到东方古代的神秘主义对世界的认识是先于现代的西方科学。东方古代的神秘主义对世界整体性的认识、对世界系统性的认识早于近代的西方科学,所以现在的物理学已经在深刻的反思这个问题,而且认识到人类世界其实有两条并行的道路,一条是向外的,一条是向内的。向外的把自己置身于天地万物之外去看天地,向内的就是把自己当做天地万物的一员,而且在自己身上就是一个天地万物整体的体现,我们中国古代早就有了,向内的观察同样可以认识到这个世界真正的变化。所以现代世界的发展已经颠覆了实证科学以来许许多多的观点,可以说科学中间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革命,可是我们现在的头脑基本上还停留在标准化、规范化做科学,这样一种实证阶段的科学。
    所以,我很同意我们现在一定要讲什么后现代,我们现在讲的新希望,对科学的希望、对民族的希望,五四我们不是高举这两面大旗吗?科学、民主,现在科学也发展了、民族也发展了,我们要对科学和民族要有新的认识,我们如果对科学和民族有了新的认识以后,我们也可能才会真正的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价值所在。我们现在所讲的人本主义,其实已经是经过西方文化扭曲了的一种人本主义,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间真正的人文主义。西方的人文主义接受以后,推翻了神本注意、让人从上帝脚下站立起来,人从上帝脚下站立起来以后,人就像做上帝,所以西方近代以来的思想都是强调人定胜天,要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要做天地万物的主宰,发展到今天西方的人类中心主义、科技万能的思想,科技万能、科学注意都是人的力量体现,所以根本的问题还是人类中心。所以在西方的人本主义发展到人类中心主义,已经扭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间本来的人本主义,因为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间人本主义是强调人既不能成为神的奴隶,也不能成为物的奴隶,人要保持自己的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同时,人不做神的奴隶、物的奴隶,也不做天地的主宰,反过来,人是要向天地万物去好好的学习,天地万物的德行是人的德行的根本来源。所以,我们中国文化中间,我们对一个圣人的赞扬都是怎么赞扬的?我们去孔庙里见过一块匾,德配天地,一个人的德行能够跟天地之德相匹配的话、相等的话,才能成为圣人。所以,在中国文化中间里面是最尊重天地,既不做天地的奴隶,天就代表神,地就代表物,也不做天地的主宰,这才是中国人本主义的根本精神。可是我们现在拿西方,已经被扭曲了人本主义拿进来了,我们天天喊的口号就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定胜天,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我们今天的结果就是这样。
    为什么我刚才讲到,我们现在世界文化发展的两个明显的趋势就是一个向传统方向,一个就是到东方文明中间来寻找。文化的发展不是直线的,它是我们不断的在认识、不断的在反思中间。所以对于传统和现在不能够把它对立起来。我们不断的在传统中间吸取经验和教训,才能发展现在的文化。像我们今天,如果我们对传统的东西都抛开一边不管,我们要想在世界上重新站立起来的话,我想不可能,所以现在我们要做的梦是一个文化复兴的梦,重新来认识我们的文化、重新来认识我们的传统,真正的恢复到我们文化的中国这样一个传统上面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