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雅欣 《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háng)。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tiāo),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qín)。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呦呦鹿鸣(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礼乐文明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篇章,《鹿鸣》一诗作为“雅”的开篇,它极为典型地传达出了宫廷雅乐的精神风貌。《鹿鸣》,是宴饮之诗,是祥和之音,是君臣相欢的和乐融融之声,是宾主相宜的国宾交往之篇。 宴饮之诗,《鹿鸣》是在席间唱诵的。所以诗里说“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鹿鸣》是一首典型的燕飨诗,是在描述君臣宴会礼仪——而这种宴会礼仪,宴是形式,礼是目的。 君臣宴饮(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为了君臣宾主之间的礼仪交流,融合以宴、和情以礼。这就是朱熹《诗集传》中说的:“盖君臣之分,以严为主;朝廷之礼,以敬为主。然一于严敬,则情或不通,而无以尽其忠告之益,故先王因其饮食聚会,而制为燕飨之礼,以通上下之情;而其乐歌,又以鹿鸣起兴。” 《鹿鸣》全篇的宗旨就是为了那一句“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宴客来宾以亲近主人之好,主人设宴以展示睦宾之情,彼此相敬以领会相安之道。 比如后来曹操的《短歌行》,开篇一句“对酒当歌”,那就是借以在君臣宴饮之上,向来宾表达主人广纳贤士的思想意志;而曹操诗里全段引用先秦《鹿鸣》的句子“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更明显是对《鹿鸣》这首雅乐精神意旨的全方位继承,是以“我有旨酒”,结纳“人之好我”,是以宴饮之礼,交互宾主之欢。 曹操对酒当歌(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今天,上下级之间、合作者之间、亲戚族人之间、乃至国宾交往之间,依然会沿用宴礼来交流情谊。 所以这种燕礼,本质是为了友善相交,既明确宾主之分,又亲近向好之情。 《鹿鸣》的祥和之音与善交之礼,使它可以从周王朝的君臣筵席之间,走入民间乡亲,也可以走向国际相交。如朱熹所说:“岂本为燕(宴)群臣嘉宾而作,其后乃推而用之乡人也与?”《鹿鸣》的一曲颂唱,是燕礼,更可以是国礼。 如果说风诗首篇《关雎》,是男女相悦之情的开端; 那么雅诗首篇《鹿鸣》,就是礼乐和睦之情的开篇。 西周初年,周公在武王去世后辅政于周成王,在他的诸多政绩里,对于整个华夏民族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项内容,就是制礼作乐,就此正式形成了礼乐文化体系。此后,中国才因而被称为“礼乐之邦”、“礼仪之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