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晖 从甲骨文到当下的汉字,汉字形体的变化鲜活体现了汉字发展的与时俱进,只要顺应形势妥善处之,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近期,央视一档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仅获得了高收视率,激发了全民书写汉字的热情,还让大家对收录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汉字有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而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同样赢得了不错的口碑和收视率。这两档节目的成功,反映出人们已经意识到正确书写汉字方面存在的问题,但笔者认为,由此得出“汉字危机”的结论,并不符合汉字发展的趋势。 必须承认,作为一种书写体系,汉字的发展目前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字母词夹杂、“火星文”和网络造字等。但仔细思考就会发现,这些问题并不是汉字本身造成的,而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文汇报》此前的一则报道称:由于过度依赖电脑和智能手机里的拼写检查功能,很多英国人和美国人患上了“电脑失写症”。在英国,一个名为Mencap的慈善机构最近对2000名成人进行了一项简单的拼写测试,受试者不能求助于计算机或智能手机,测试结果是,三分之一的人不能拼写出“definitely”(肯定地)和“separate”(分别的);三分之二的人拼错了“necessary”(必需的)。 因此,所谓“汉字危机”,只不过是“汉语危机”说法的续篇。这样的提法,在倡导白话文的时候就有人提过。“危机”意味着对社会稳态的破坏。但实际上,我们的汉语表达系统并未受到大的影响,因此,“危机”的说法是不成立的。语言文字有自身的发展历程,从甲骨文到当下的汉字,汉字形体发生的变化,恰恰鲜活地体现了汉字发展的与时俱进。只要顺应形势妥善处之,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在解决汉字书写遇到的问题方面,同处汉字文化圈的日本和韩国的一些举措值得借鉴。日本有479所大学973个学院把“汉检”等级作为入学评价标准,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筑波大学等日本名牌大学,都将考生拥有的“汉检”证书级别作为“人物评价”“能力评价”的重要指标;2003年底,韩国五大经济团体决定,从2004年起,建议所属会员19万家公司在招聘新职员时进行汉字考试,即以政府指定的1800个常用汉字为准,把《全国汉字能力验证考试》3级资格(能认1817个汉字,能写1000个汉字)作为应聘条件,并根据资格证书的级别择优录取。 人类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说过:“没有文字记载,就没有历史,也就没有文明。”汉字记载了过去的历史,汉字的演变体现着当下的社会变迁。我们不必杞人忧天,汉字的变化是时代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只要应对得当,汉字的未来仍会一片光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