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具动态性。不仅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文化也永远处于形成过程中。因此,不断汲取与不断释放是文化的常态。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世界上任何文化形态一样,都是文化自身发展的需求。文化发达的民族,都希望能把自己的文化推广出去,以改善世界文化环境,求得世界文化之大同。 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和,是随着中华民族的形成而形成的,其核心是“仁”。仁,从人,从二,二人相依,是为仁,意为人与人相互亲爱。实际上,“仁”所代表的热爱人生和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社会和他人,也是人之为人的根本。 这就是说,中华文化自始至终是崇尚和平与亲善的文化。它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对道德理想的坚守,对济人济事济天下的满腔热情,使世界上一切关心人、关心世界的人都会关心中华文化。中国融入世界的过程,就是中华文化自身所具有的世界性逐步被发现和认可的过程。 但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们在对外传播中应怎样选择?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的途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为了保证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质量和效率,我们要认真研究其基本内涵,充分发掘中国传统和当代文化的世界价值,做到鲁迅先生所说的“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 实际上,中华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不断推陈出新的文化,是人文精神与科学思维、执著入世与淡泊出世、关注已知与探索未知、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等“软文化”与“硬实力”和谐一致的文化。在推动和实现科技创新国家战略的今天,中华文化仍可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启迪。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现实需求,同济大学最近推出了一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系列丛书”,既包孕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能真实反映当代中华文化特色。从内容看,丛书分为三个板块:文化读本、中外文化国际传播经典案例分析、传播途径与方法研究。其中《中华文化之旅》与《中华文化问答录》作为文化读本互为补充,前者提炼中华文化的核心要素和基本历史,后者细化中华文化的知识点,两书结合,可使读者生动掌握中华文化的经与纬;《中外文化国际传播经典案例》则从成功与失败正反两方面,分析中外文化国际传播所涉传播本体、途径和对象之间的复杂关系,为中华文化传播实践提供一部具借鉴性的实用守则;《中华文化国际传播:途径与方法创新》则探索更加有效的传播手段,提供具体建议和策略。四本书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形成完整体系。 同风同雨心做舟,济人济事诚为媒。“书为桥,心无界”,向世界讲中国的故事,是一门“桥梁”科学,这座桥如何架构,用何材质,谁设计,谁维护,谁指挥……这套书,也许给出了一些答案。(孙宜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