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广辉将儒家经学分为原典儒学、汉魏经学、宋明经学、清代经学四个阶段) 儒学创始于中国春秋末期的孔子(公元前551年——479年)。面对春秋时期诸侯争战不休、人民困苦不堪的现实,孔子不是象宗教家那样,创造出一个外在的超越的全知全能的救世主,通过天启和神谕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是回首历史,到上古“圣王”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自谓 “述而不作”,实际是以“述”为“作”,通过对历史传统作当代诠释,来实现价值的叠加和转换。 儒学的思想渊源可以远溯于中国上古时代的“德治”传统。所谓“德治”,是指上古圣王尧、舜所树立的政治楷模,其遗风流韵一直传至禹、汤、文、武、周公。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以古代圣王的“德治”为理想的政治。儒家所倡导的“德治”的意义是什么呢?从“德治”的方式说,强调领导者在道德方面起表率作用,主张领导者以个人伟大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天下,而不是以武力的方式去威服天下。在儒家看来,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统治者一人的天下;要实行“德治”,就须以天下为公器,实行“以德居位”的贤人政治。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君宜公举”,对于传说的尧、舜“禅让”之事,儒家从“民意”的角度加以诠释,孟子说舜有天下是“天与之,民与之”,又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实则“天”只是虚悬一格,归根到底是“民与之”。就是说君因民而立,宜由民公举之。二是“臣可废君”,儒家盛称“汤武革命”,认为君主若“德不称位”,甚至残虐臣民,臣民有革命的权力。 孔子怀抱“圣王取天下”的政治理想。他的思想逻辑是这样的:王应该由圣人来做,哪位诸侯一旦在国中实行“王道”政治,便会得到天下人民的爱戴和拥护,得民心即所以得天下,这位诸侯也就会因此成为历史上的“圣王”。孔子周游列国,就是要寻找这样的诸侯,而辅佐之。他相信,期年而治,世而后可。但现实的问题是,没有哪位诸侯愿意接受他的建议。各诸侯国非但不肯实行“以德服人”的“王道”路线,却完全背道而驰,推行一条“以力兼人”的“霸道”的路线。这也就是孔子及其后学所感到的一种历史的悲哀——“天下无王”。我们可以把孔子的思想称为原典儒学,即“内圣外王”的理想政治,他们的一切论说都围绕这样的思想核心。 如果对孔子的思想学说予以定位,我们可以说:它既不同于西周王官之学,也不同于后世专制主义。春秋战国时代,“礼坏乐崩”,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很复杂的,其中有一条重要的原因,即是周公当时设计的政治制度的局限性。这种政治制度以“亲亲”、“尊尊”为原则,将血缘关系推广于政治领域,可以说是“任人唯亲”的。当时的儒家不是像墨家那样对西周文明持批判的态度,而是对“亲亲”、“尊尊”原则采取分析的态度,在孔子看来,血缘亲情是人类自原始时代以来就有的,是符合人性的,因而是不应该加以批判的。但当时社会既然已由血缘政治转为地缘政治,那“亲亲”、“尊尊”原则便不应再局限于“西周”时的狭隘意义,而应该由“亲亲”而“仁民”,由“尊尊”而“尊贤”,实现价值的叠加和转换,并以此重新建构社会新秩序。孔子反对诸侯依靠武力强权来建立新秩序,倡导诸侯实行“王道”,首先“求诸于己”,即诉诸自己的道德理性来建立社会新秩序。这是不同于政治革命的内心的革命。所谓“人而不仁,如礼何?”以“仁”释“礼”,实现由“礼”到“仁”的价值转换。“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的理想是普遍的人类之爱,这是人间正道,社会新秩序即当以此为基础。 “仁民”、“尊贤”的思想合逻辑地发展,必然会导出“大同”理想和“禅让”主张。孔子的“大同”理想见于《礼记·礼运篇》,孔子对子游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仁民”当然“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尊贤”当然要“选贤与能”。以“天下为公”为原则,“选贤举能”不只限于臣僚,而且包括君主在内,由此当然会进一步提出君主“禅让”的主张,《郭店楚墓竹简》中的《唐虞之道》开篇即说:“唐虞之道,(擅)而不传。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也。(擅)而不传,圣之盛也;利天下而弗利也,仁之至也。”我们可以认为,“禅让”思想是中国古代带有民主色彩的政治主张。 ——摘自《儒家经学思潮的演变轨迹与诠释学导向》 (李泽厚最新的思考是"儒家第四期"问题) 他说:"最近我读新出土的郭店竹简,写了篇短文,里面我正式提出了儒学第四期,这主要是针对港台新儒家的儒学第三期的说法。我根本不同意港台新儒家。……第一期是孔孟、荀子的原典儒学。第二期是汉儒,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儒非常重要,没有汉代就没有后来的文化。第三期是宋明理学。……首先要跳出现在这个框子,跳出牟宗三那个框子,重视荀子这条线。还有跟我的理论密切相关,我强调情感本体,新出土的原典儒学里有几篇大讲情感,出乎我的意料,这对我大有利。可以从这个方面入手来个新的突破。" 这里,李泽厚提出的"儒学第四期"中可以看到他八十年代所认为的儒家文化是"乐感文化""情感本体"的回响,但是,又可以见到其超越"乐"感说的努力--重视人性恶和法礼整合,因而重视荀子这条线。 ——摘自《文化中国与第三世界处境》 原典儒学是一种十分生动活泼的思想,其生动活泼甚至于不屑于建立一个自在自足的封闭的理论体系。半山不认为儒家思想中有民主的因素,但半山也同样不认为儒家思想在今天可以妨碍民主的政治制度,韩国等东南亚的某些国家和地区的事实恰好可以说明这一点。 ——摘自网易论坛《写在<孟子>的边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