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论语》与管理(上)

http://www.newdu.com 2017-12-15 价值中国 邵雨 小慧辑 参加讨论

    这些年,我一直被这样一些问题所困扰:到底有没有中国式管理?如果有,它的根本是什么?又应该从哪里寻找到中国式管理的本质?当然,更重要的是:它能否适应当下的管理?尤其是具有广泛需求的企业管理?……
    在研究完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之后,我将自身的全部精力集中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领域,目的只有一个:探寻中国式管理的本质。
    回顾中国管理思想的发端和进展,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儒学始终占据着绝对主导的地位。而儒学最为核心的典籍莫过于《论语》,无论是《大学》、《中庸》,还是孟荀,以及后来的宋明理学,究其源头,都脱不开《论语》。于是,对于《论语》我尤其用力。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们思想和言行的书,其中的思想便是中国管理思想的源头,也正是中国式管理的本质。这些思想看似纷繁复杂,事实上只有四个字:修己安人。
    ——修己安人便是中国式管理的本质。管理是一个过程,中国式管理强调的便是修己安人的过程。修己是起点,安人则是终点。
    当然,在这个过程之中,还必须遵循一个根本性的原则:以人为本。——一切管理都必须围绕着人性展开。
    第一节管理大道
    《论语》告诉我们,中国式管理就是八个字:“修己安人”与“以人为本”。那么,对于今天的企业管理来说,这八个字是否依然有效?这是对中国式管理的最大挑战。
    “修己”强调管理者对自身的要求,“修”什么?无外乎两个方面:品德和能力。作为管理者,不但需要出色的管理才华和能力,还需要具备完善的品德。
    “安人”,意思很明确:让他人感到安乐。这是政治家的目的,更是每一位企业管理者的目的。为什么?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说的很清楚:管理层的首要职责是创造经济绩效。经济绩效的重要性体现在:惟有获得经济绩效,企业才能够得以生存和发展,与此同时,企业成员们才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和工作。——一旦成为管理者,“安人”便已经成为其无法回避的责任。也许杰克·韦尔奇的说法更为直接一些:“在成为管理者之前,每个人的成功只与自身的成长有关;而成为管理者之后,成功则与他人的成功有关。”而科学管理的开创者弗雷德里克·泰勒的愿望则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工人们享受更好的生活。
    企业管理理念中的“以人为本”,首先是由西方管理思想家提出来的,今天被众多的中国企业奉为管理的宗旨,它的当代性似乎不容怀疑。的确如此,随着自由、平等、民主等观念的盛行,管理者不得不考虑到员工们的个性、思想和价值,脱离了这一切,管理无疑将会失去效用。
    “条条大路通罗马”,也许存在着众多不同的管理方式,但是管理的本质与原则——“修己安人”与“以人为本”却始终不曾改变。
    ◎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中的管理思想历来为众多政治家所运用,尤其是自西汉儒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以《论语》为核心的儒学便始终占据着政治管理的中心地位。无论是帝王,还是名臣,只要认真遵循《论语》管理思想的指导,必定能够取得卓越的成就,李世民、赵匡胤、张居正、曾国藩等便是最为鲜活的案例。
    这一切令我坚信在当下的企业管理之中,《论语》管理思想同样具备不可替代的价值。也许我们做不到赵普所说的“半部《论语》治天下”,但我们肯定能够从《论语》中寻找到适合当下企业管理的思想。
    或许在这一方面,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明代名臣张居正。除了赵普,还有很多政治家利用《论语》中的管理智慧,张居正便是其中一位。张居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卓越的改革家之一,在荣登首辅之位后,他理政达十多年之久。在这期间,他整肃教育,广揽人才,革新赋税,梳理刑政,一扫当时的萎靡、颓废之风,而他所做的一切都依据于《论语》与《孟子》。当然,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张居正绝不生搬硬套,而是结合自身所处的现实状况,有选择的运用《论语》中的管理思想。在担任万历皇帝老师期间,他曾为《论语》加注,并从中总结出“明大体”、“认本真”等主张。
    ——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做的。时至今日,我们应该从《论语》中汲取什么?又如何将之活学活用到企业管理之中?
    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寻找到传统管理与当下管理的共同点。
    ◎内圣外王
    《论语》中所包含的管理思想范围广博,但有一点是确切无疑的:《论语》中的管理思想全部是提供给当时的政治家们看的。这是传统管理与当下管理的差别,在传统管理中,管理者往往有着明确的界定,他们大多为政治家。
    因为孔子的目的希望通过自己的思想影响当时的政治家,所以他所选择的立场就很明确:站在政治家——当时的管理阶层一边。因此,《论语》中的管理思想大多想政治家之所想,急政治家之所急,替政治家谋划长治久安的治邦安民之方略。
    这一切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便是“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这句话首先出自于庄子《天下》一文,但最能体现其内涵的则是《论语》中孔子所说的“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己的功夫做到一定的程度,就是“内圣”,安人的功夫做到足够的影响力,便是“外王”。《大学》对“修己安人”做了进一步的阐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修己以及内圣。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安人以及外王。
    无论是在传统,还是当下,管理的本质都是始终不变的: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无论是内圣外王,还是修己安人,其根本都是使被管理者得到安全、幸福、快乐、富足的人生和生活。而这正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大道,也是传统管理与当下管理的共同点。
    第二节修己安人——中国式管理的本质
    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的真正意义在于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取得出色的管理业绩。在孔子看来,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修己”——提升自身的修养;而管理业绩则是能不能够做到“安人”——让他人获得安居乐业。
    这就是中国式管理的特征所在:一方面注重管理者的品德提升,一方面追求管理效益。这与一切以经济绩效为导向的西方管理思维是存在本质区别的。在当今这个唯利是图的商业社会,中国式管理所强调的品德提升无疑是富有价值和意义的。
    任何一个人要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必须从自身做起,提升自己的修养。当然,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能够通过自身的行为促进大家的安宁。如此一来,我们便会发现中国式管理分为两个部分:修己——自我管理;安人——管理他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