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非常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能与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同仁和各位前辈请教、学习。下面把我两年来带领学生们利用业余时间搞经典诵读的一点体会向诸位做一下汇报: 当看到一些学生打着口哨,骑着赛车,不顾交通规则,在马路上驰骋的时候;当看到本来是正课时间,可有些学生却溜出去上网玩游戏(甚至通宵达旦),一些初中生早恋,一些学生不知道什么是付出和奉献,不知道什么叫艰苦朴素,不知道什么叫孝顺父母,不知道什么叫谦虚礼让。父母老师眼中的许多“好孩子”不过只是成绩好而已,而他们的忌妒心、打杀心都很重,还有一些不好的习气,比如懒惰、拈轻怕重、没有礼貌等等。记得在看电影《焦裕禄》时,当学生们看到有人穿补丁衣服时,哄堂大笑,他们觉得很有意思、好玩,艰苦朴素一词好像在他们的脑海里不存在。当看电影《周恩来》时,人们十里长街哭送总理时,他们却哈哈大笑,每当遇到这样的情景,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深深地体会到,德行是做人的根本。失去根本教育的他们,实在太可怜了。难道,我们的孩子真的就如此难调教吗?不是的,是我们没有教给孩子真正有用的东西,那就是圣贤经典的教育和德行的培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什么样的道?做人之道。小学六年光景弹指一挥间,扪心自问,我们究竟教学生做了些什么,有没有真正教给学生有用的东西? 有很多老师、家长质疑,古人的东西、旧有的东西到底有没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东西,这是不是复古?对于这种疑问,我们要冷静思考这种质疑有没有道理? 偶然的一个机会,我有幸聆听了王财贵教授在北师大所作的《一场演讲,百年震憾》的演讲。我深深地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暗自决定首先在我们班展开经典诵读,在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 恰巧这时,我正好担任一年级的语文课和班主任工作,这给了我在业余时间开展经典诵读的可能。我毫不犹豫地将我的设想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首先,我选用《弟子规》做为第一本教材,因为我觉得《弟子规》这本书是人们的生活规范,它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暇,更应努力地学习其他有益的学问;其语言精炼,言简意赅,较通俗易懂,适宜作入门教材。 时间上是这样安排:早读、午读共20分钟,晚上把当天学的内容诵读十遍(目前,由于初步见到了成效,现在一些家长已经主动和孩子一起“亲子共读”,这样不仅收到了更好的效果,还增进了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加强了交流和沟通,使孩子们的身心向更有益于健康的方向发展),由于家长的配合与大力支持,目前学生已经基本上熟记《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大学》,下面我们准备进行的是《论语》。我们采用的方法是读得慢,让学生吐字分明清晰,有助于心定,再透过抑扬顿挫的经典诵读,还可以慢慢地体会个中的道理。因为我们知道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 。 通过在这两年当中经典诵读,学生每天利用早自习及其他的业余时间背诵经典,看似耗费时间精力的工作,其实不然,两年下来,学生不但能把校内规定的课程完成得很好,而且还有许多意外的收获与成就!我发现与总结了如下几点: 一、知书达礼,道德升华 通过一年多的诵读,家长有许多反馈情况,下面是摘录的一部分,可以窥斑而见全豹: 1、老师让孩子学圣人训 孩子似懂非懂 她一遍一遍地朗读 终于背熟了“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和“孝经” 在不断地学习和背诵中 孩子似乎有所悟醒 在她幼稚的心灵里 好像开始懂得了人生 虽然古训距他们太遥远 但古训逐渐转化为孩子的血肉和灵动 过去我喊她时总是慢慢腾腾 现在她便立即回应 过去我责备她时总是当耳旁风 现在她却耐心地来听 过去在学校受到表扬或奖励 回到家就炫耀逞能 现在她好像懂得了“闻过欣、闻誉恐” 过去她有时撒娇直呼爷爷名姓 现在她懂得了“称尊长、勿呼名”对爷爷十分尊敬 过去她吃饭总是挑肥拣瘦 现在做什么吃什么再也不把小脸一绷 过去回家做作业总要我们督促 现在“幼不学、老何为”似乎深入心中 过去我们买回东西她总是先挑拣 现在“融四岁、能让梨”改变了她的行动 …… 背古训让孩子不仅受到了古代文化的熏陶 背古训也更大限度地发掘了孩子的智力潜能 背古训让孩子不仅知书达理聪明善良 背古训也让孩子心胸宽广意志坚定 我们由衷地感谢老师— 辛勤灌溉幼苗的园丁 我们赞助老师的远见 用“弟子规”“三字经”等古训来改变和完善人的本性 在孩子每天的朗朗读书声中 作为孩子的父母 我们心灵的污浊 也慢慢得到了澄清 2、诵读经典,我曾不以为然。当孩子在公交车上主动将座位让给一位老奶奶的时候,我想孩子懂事了;当孩子不再和我顶嘴,而是悄悄地帮我洗碗、扫地的时候,我想孩子长大了;当孩子把满分拿回家的时候,我想孩子知道努力了;当孩子对全球水资源缺乏表示担忧的时候,我哑然了……,孩子成长速度之快使我感到措手不及。直到一次孩子为说服我们冒出一句“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到为我们熟练背诵《孝经》的时候,我才明白:原来所有这些,皆源于我曾不以为然的经典教育。我慨然,我为经典赋予孩子的神奇力量慨然,我自豪,我为祖国的传统文化自豪,为我们拥有这般智慧的古人自豪。 3、最为重要的是,在孩子摇头晃脑、怡然自乐的同时,我感到,古文经典中的人生哲理已对她的学习、生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效果。作为独生子女,孩子身上的娇气、任性等小毛病,正逐步改了过来。比如,读了《孝经》之后,女儿好象突然长大了,不乱花钱了,需要什么总是以商量的口吻对我说“妈妈,给我买一个什么什么好吗”,如果我认为没有必要,孩子也不会像以前一样闹脾气。甚至有一次我逛商场回来刚脱掉高跟鞋,孩子竟用尽力气,端出凉热适宜的半盆水让我泡脚解乏……。作家长的都望子成龙,当听到女儿给我讲道理“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时候,我感到孩子已开始逐步体会到学习的真谛和乐趣,让我这个作妈妈的也不得不重新拿起书本……。 这些孩子们的表现和变化,真是令人刮目相看。不仅老师们觉得他们变得知书达礼,团结友爱;就连以往一些非常淘气或被称为“花花公子”的孩子,他们的家长也都认为他们的改变是个奇迹。这些小朋友们的改变大家都认为是老师的功劳,但是我很清楚,这其实源于诵读经典不可思议的功效。 读经后,孩子们普遍显得有较温柔良善的心,有一个关心他人、遵守纪律的仁爱观念,有一个勇于承担错误、希望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通过读经,他们慢慢地领悟其中做人处世的道理,并且慢慢地提升内省与反思的能力。他们的道德也在不知不觉之中得到了升华。 二、孩子的记忆力明显提高 。 孩子在十三岁以前,是记忆力的黄金时代,记得在我推动读经半年时,有一天上课,一时兴起,教孩子念绕口令,刚读了几遍,当场就有一个学生,站了起来,一字不差流利地将绕口令背了下来。 家长反应,以前孩子背一课书,总要拖一个下午才背熟;读经之后,一般的学生只要读几遍就可以把一课书背下来。读经真正的好处和更高的妙境,还待自己入门后慢慢地去体会。 三、语文程度普遍提高。 经过一年多的读经训练,学生通常很快就能在二、三分钟之内掌握课文的全文大意与要旨。生字语词、造句日记的错字也大大减少,不仅如此,他们平时的语言较活泼多样,批改作业不再是繁琐、耗神、耗眼力的负担,而是轻愉快的感觉。现在我看学生们的日记简直就是一种享受,那优美的语言像股股的清泉在空旷的山谷中流淌;稚嫩的童心、纯洁的心灵像镶嵌在皎洁月空的颗颗闪亮的星星,童趣的故事像春天在碧绿的大地上零星地开着的几朵小野花儿,又像是夏天在海边太阳照耀下的几块小贝壳儿,那种享受无法言表,只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这两年来,我陪着孩子们读经,发现不仅孩子长进了,家长也跟着进步了,而我这个做老师的,更是与学生同步成长。班级里里外外,上上下下,一片和乐融融。 这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体会,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不吝赐教。 (2005年5月石家庄市草场街小学赵荣叶老师在河北省振兴中华传统文化协会成立大会上的演讲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