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五月十八的“哪咤诞”是澳门的传统民俗活动,这项扎根于澳门本土的澳门文化传统世代相传,别具特色。届时,哪咤圣像必会从柿山古庙“出巡”,过百人的出巡队伍路经水坑尾、新马路、营地大街、议事亭前地并作祈福仪式,甚为热闹。值得留意的是,抬着哪咤圣像出巡的那座銮舆(轿)为光緖廿九年(1903)由澳门泰昌店所造,至今有百多年历史。经过相关民间团体申报和专家评定,澳门特区政府于2012年6月9日宣布,将“哪咤信俗”列入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澳门以哪咤为名的庙宇有两座,一座历史相对悠久的,在大炮台所处的柿山之下,名为柿山哪咤古庙。柿山哪咤古庙隐没在重重民居楼房间,在大炮台下的哪咤庙斜巷中段。古庙是一座翼然的小亭,碧绿的琉璃瓦配上朱红色的外墙,顶着黑底金字的匾额楹联,亭内簇拥着淀黄的塔香。古庙如同澳门常可看见的土地社般,静伏在横街窄巷之间;柿山哪咤古庙比大三巴哪咤庙起源得更早,据碑记所载,清初已经存在,但初时只是座小庙,狭小简陋,因此在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扩建,在小庙前增筑一座四方亭,遂初定今貌。 哪咤是托塔天王李靖第三子,因打死龙王太子,要削骨还父、削肉还母。他死后得道,以莲重造肉身,手执乾坤圈、脚踏风火轮,以镇邪降魔为己任。哪咤古庙的起源与他有密切关系:传说以往柿山一带,哪咤化成凡人,与众多孩童在此嬉戏,实则时刻庇佑他们。后来有人目睹他脚踏风火轮,冲天而去,认为定是哪咤显灵,于是在此设龛建庙。由于哪咤能镇邪,人们也视为驱除疫病之神。另一座位处大三巴牌坊后的斜坡上,名为哪咤庙。而大三巴哪咤庙的出现,相传与柿山哪咤古庙有关。当时因澳门出现瘟疫,而大三巴地区因没有神庙压邪,欲从柿山哪咤古庙请来哪咤,却遭柿山居民反对,于是便自行建庙以祀。 由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筹建的大三巴哪咤展馆于2012年7月5日开幕,旨在展示澳门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澳门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哪咤信俗”的保护和发展。“大三巴哪咤展馆”以介绍哪咤传说和节庆为主题,展示了每年哪咤诞使用的珍贵实物,例如宗教仪式中的香炉、信众钤印所用的哪咤印符、哪咤签;出巡时使用的哪咤銮舆、幢幡、舞狮头;以及抢炮活动中的花炮神像。同时,馆内展示了原址经考古发掘后出土的部份文物和建筑残迹,经专家推断,此处的石砌墙基为圣保禄教堂西翼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成为了重要的历史遗迹。、 目前,澳门共有10个传统文化项目被纳入《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澳门邮政局自2010年开始,已从该名录中选取了3个项目作为邮品发行的主题,包括2010年的“木雕――澳门神像雕刻”、2011年的“南音说唱”和本次发行的“哪吒信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