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国戏剧 >

黄梅戏的语言特色

http://www.newdu.com 2017-12-17 中国传统文化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作为一个戏曲剧种,黄梅戏在中国多种传统文化中独具一格,大放异彩:在唱词中运用大量的方言词和衬垫词展现其语言清新、生活化的气息;它汲取民歌精华,奠定其语言活泼、欢快的基质;它巧用谚语、歇后语,穿插楹联、谜语,增添诙谐、风趣的情采;它善用多种修辞,追求雅俗共赏、怡情悦性的艺术效果;它以明快抒情的格调,表现民俗民风民情,抒发人民大众的疾苦和欢乐。
    
    黄梅戏语言以安庆地方语言为基础,属北方方言语系的江淮方言。其特点为----唱词结构在整本戏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式;花腔小戏的唱词灵活多变;句数不一定为偶数;唱念方法均用接近普通话的安庆官话唱念;整本戏中用韵母念、官话唱;小戏说白则用安庆地方的乡音土语,唱腔仍用官话唱。
    若说到黄梅戏语言在塑造艺术形象,渲染艺术情境,迁移默化的“寓教于乐”的艺术功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
    具有“山歌”体的内在韵律美
    黄梅戏从抒情、嬉谑的小戏基础上发展起来,它的前身就是山歌时调,小旦、小丑舞台对唱,在此过程中,它吸引了各种时代的、地方的、人文的文化养料,发展为今天的黄梅戏剧种,而其主要的“灵魂”——山歌时调的美学特质却不变。因此,黄梅戏的语言与它所依赖的音乐美质相辅相成,从而形成黄梅戏剧本语言的内在韵律美。
    语近情遥、脍炙人口
    黄梅戏语言从表面上看,是比较土气的,句句都是大实话,但仔细一琢磨,就会发现它其实内蕴丰富,极富有弹性,在点染戏剧情境、表现矛盾冲突、突出人物此时此境上,有恰倒好处之功妙。由于黄梅戏语言及唱词同时汲取了古诗、古词、民间口语、民谚、民歌的所长,摈弃其太雅,以至令人听不懂、不好入戏的弊端,发挥了语近情遥、明白如话的特点,因而成为一种雅俗共赏、文野合流、情浓语淡的剧本文学。
    乐天夸张化倾向
    黄梅戏的语言犹如戏谑的外衣,覆盖在大多数传统剧目之上,从而形成特有风采。这些语言基本出于劳动人民和下层社会人士的口头创作,到了黄梅戏里,经过艺人的加工提炼,使其更具有个性化,更能结合戏剧情境,引发观众的笑声,所以黄梅戏能给人以愉悦、朝气蓬勃之感。
    充满了当时现实社会的哲理经验之谈
    由于很多黄梅戏传统剧目都直接来自于传唱当时当地的真人真事的民间文学,因而它的语言和唱词就不可避免地渗透着那个时代的生活哲理及经验之谈,而且对下层社会生活民众的刻画及表述尤其细腻、独到,丰满。
    总之,我们完全可以用轻快、平易、幽默、风采四个词来概括黄梅戏这种戏剧文化的语言特色,而其中,轻快指它的深入浅出,明白如话;幽默指它的风格与情趣落落大方,机智嬉谑;风采指它不断汲取民间口头文学创作的养料,丰富自己,常有新鲜独到之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