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族的目瑙纵歌是景颇族用来祛恶扬善,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也是景颇族最为隆重的节日,是景颇族原始信仰的一种表现。 ![]() 目瑙纵歌的简介 景颇族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一定要举行盛大的目瑙纵歌活动,这一传统的民俗活动包括全体族人对祖先的无限怀念与祭祀,不忘先民迁徙与创业的艰难,号召大家团结一致、奋发图强的融礼仪、歌舞、各类民俗表演为一体的民族活动。 目瑙纵歌的名称,取自景颇族4个语言支系中景颇语支的“目瑙”和载瓦语支的“纵歌”两种语音的组合,意为“聚会歌舞”。 在景颇族中,“太阳”和“土地”分别是天地间最大的神灵。除此之外,家神“木代”的权力在所有神灵中是至高无上的。因此,“目瑙纵歌”中除以将“太阳”和“土地”神绘画在祭祀木牌上,受到人们永久的敬仰外,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对“木代”神的祭祀和对祖先万里迁徙、为本民族“创世纪”造福于后人表示感激和怀念,同时也是作为向本民族后代进行传统教育,极为生动的歌舞形式。 目瑙纵歌的由来 据说在远古时代,只有天上太阳神的子女才会歌舞和举办歌舞活动,而大地上的人们是不会唱歌和跳舞的。一次,太阳神邀请所有的鸟类到天宫参加盛大的木脑纵歌活动,使鸟类学会了盛会上的所有歌舞。在飞鸟们返回大地途中,来到一片树上结满成熟果实的森林时,长途飞行的劳累使它们决定在此停落休息。天宫美妙的歌舞,对恢复体力后的鸟儿们充满着无限的诱惑,它们便情不自禁地在大地上的森林中举行了第一次目瑙纵歌活动。 这个欢乐的歌舞盛会,被正巧进山砍柴伐木的一对景颇族男女青年看到,从此目瑙纵歌活动便被带到了景颇族民间,一只被流传到今天。 目瑙纵歌的节日形式 目瑙纵歌是景颇族具有浓厚仪式性和祭祀气氛的活动,活动场地一般设在山寨中的平坦广场上。在场地的一边,人们高高竖起上面分别画有代表阳、阴两性的“太阳”纹和“月亮”纹,以各种形状线条来象征景颇族祖先,历经艰难险阻、跋涉千山万水最后定居于今日住地所走过遥远路程的4块高大木牌,木牌下还放置着具有图腾寓意的孔雀、犀鸟等吉祥物,作为整个目瑙纵歌活动场地的祭祀标志。 在节日当天,人们会在当地“长者”的带领下跳“万人舞”,在这个漫长、庄严而又充满欢乐的仪式舞蹈中,人们会忘记烦恼与劳累。 目瑙纵歌是展现了景颇族对祖先与故地的怀念,是景颇族文化中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景颇族人不忘祖先的古朴精神的体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