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族的舞蹈分为祭祀性、狩猎性、生产劳动性和欢庆性等五类。祭祀性舞蹈有"总戈"、"布滚戈"、"金再再"等,动作粗犷豪放,形象生动;狩猎性舞蹈有"龙东戈",军事性舞蹈有"向戈"(耍刀)、"串戈"、"以弯弯"等;生产劳动过程的舞蹈步伐灵活,富于变化;欢庆性舞蹈有"直戈"、"曾戈"等。这些舞蹈形式多为环舞、巡回舞和曲折行进舞;此外,景颇族还吸收了傣族、傈僳族的舞蹈形式,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点的象脚鼓舞和"叮戈舞";而景颇族舞蹈中最富盛名的舞蹈仍是集各舞蹈于一体的"目脑纵歌"。 ![]() 单人刀舞 民间的单人刀舞,舞蹈语言比较丰富,舞蹈时可以即兴发挥,非常自由地宣泄个人的情感,不同的地区风格不尽相同;双刀舞,表演风格与单刀舞相似,舞蹈内容一般表现景颇族勤劳勇敢、不畏艰险、开拓进取的精神。其特点是节奏明快、动作幅度大,步伐灵活多变,热情奔放,充满阳刚之气。且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劳动生产之余,田间地头随地可跳,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集体刀舞 景颇族民间的集体刀舞,都是带有祭祀性的舞蹈。除"目瑙纵歌"外,主要有"恩港斋"、"以弯弯"两种。过去在景颇族寨子中,如果有声望的军事首领、武艺高强的勇士或本地著名的猎手去世后,就要跳"恩港斋"数名男子左手挽盾牌,右手持长刀,在死者家的院场中四处挥刀劈砍,为死者驱鬼开路,护送死者的灵魂顺利地到达"老家"。 "以弯弯"是历史上景颇族出征前跳的一种舞蹈。由祭司杀牲祭神,然后一群男子左手挽盾牌,右手持长刀,做出各种进攻和防守的舞蹈动作。其目的是祈求神灵的庇护,振奋士气、鼓舞斗志。凯旋归来也要跳"以弯弯",以感谢神灵,庆祝胜利。"恩港斋"和"以弯弯"具有独特而浓郁的民族风格,后来经文艺工作者加工改编搬上舞台,成为一种表演性的舞蹈。 "目脑纵歌" "目脑纵歌" 是景颇族的民族传统节日,景颇语意为"大家一起跳舞"。起源景颇族原始宗教的一种盛大祭典。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开始举行,舞场宽阔,中央竖立高高的"目脑示栋",意为"索求财富柱",一般由竖4根、横2根柱子加底座组成,中间两根绘有舞形图案和日月标记,中间是巨大的刀剑相连,旁边两根为雌雄祖先图案,上一根横柱表示天地,下一根表示子孙兴旺、五谷丰登。示栋下成千上万的景颇人排成长队,在"脑双"的领舞下,起舞,盛况空前。" 在举行目瑙纵歌盛会时,祭坛上那两把交叉的大长刀,是铁器工具的象征,对于景颇族男子来说,长刀既是开荒伐木的生产工具,又是对敌作战的武器。每个景颇男子,看到祭坛上这两把巨大的长刀,立刻唤起内心深处一种难以控制的、跃跃欲试的冲动。目瑙纵歌"作为一种民族民间艺术形式,沉淀着景颇族的历史、宗教、音乐、舞蹈、文学、政治制度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