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有着布艺、刺绣、麦秸画、大型摆件、划丝摆件、剪纸、陶瓷、纸雕画、蛋雕、木雕、蜜蜡、战国红、古典家具、泥塑等丰富多彩的民间手工艺品。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高圣枝希望通过推出我市民间手工艺品,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一个不一样的张家口。 记者魏民 通讯员朱国君 顾瑛鑫 布艺作品在全国获奖 作为市工艺美术家行业协会会长,高圣枝认为,张家口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本地的民间手工艺品丰富多彩。她有一个想法,就是通过民间手工艺品这个窗口,让人们了解一个不一样的张家口。 高圣枝原是一名公务员,2010年退休,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她制做的丝绫堆绣造型布艺《十二生肖》在国家、河北省展会上获奖,她被中国文联出版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大辞典》录入。 “在我很小时,我就看着奶奶做布艺,在奶奶的耳濡目染下,我渐渐喜欢上了布艺。我儿子在读书时,为了不影响他学习,晚上我不看电视,就在家里做布艺,布艺几乎成了我业余生活的全部。”高圣枝介绍。 2003年,高圣枝改弦易张,尝试做木雕,她请来木雕匠人,自己给对方打下手,其中的两幅木雕作品《八仙过海》和《桃园三结义》获得山花奖优秀奖。高圣枝在参加全国展会时发现,布艺同样是一种民间手工艺品,自己有多年的布艺创作基础,不应该将其放弃,于是,她又重新拾起布艺这一民间工艺。 高圣枝的民间手工艺品丝绫堆绣是以老北京特产凤尾纱为主要原料,凤尾纱有近千年的生产历史了,现在小的印染厂已经不再生产凤尾纱了,她还留存着一些凤尾纱存货。高圣枝使用凤尾纱原料,选取我市民间传统文化素材,通过色彩渐变的方法创作包括人物、花卉等不同造型的丝绫堆绣民间工艺品,她还创作出不少以冬奥会为题材的丝绫堆绣民间工艺品。 为民间手工艺品发展探路 2007年,市工艺美术家行业协会成立,高圣枝成为该协会会长。“在河北省特博会上,张家口就占了14个展位,前来参观的人们纷纷反映,没想到张家口还有这么多的民间艺术门类。”高圣枝介绍说。 在高圣枝的工作室,她掰着手指头细数着张家口的民间工艺品:布艺、刺绣、麦秸画、大型摆件、划丝摆件、剪纸、陶瓷、纸雕画、蛋雕、木雕、蜜蜡、战国红、古典家具、泥塑等等。她认为,张家口文化底蕴深厚,能工巧匠特别多,与其他地市相比,我市的麦秸画、铜套印、剪纸、蛋雕等民间手工艺品并不逊色。 “就拿张北泥塑来说吧,它是以当地的红泥土为原料,听专家讲,钧瓷产在张北、沽源、崇礼一带,而张北泥塑用料和钧瓷原料是一致的,当地民间艺人特别想恢复钧瓷。”高圣枝介绍。 一直以来,高圣枝都有一个想法,就是深入挖掘张家口的民间工艺,将这一文化产业做得有声有色,为此她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她曾牵头,将本地的蛋雕、泥塑、布艺等民间手工艺品送到旅游景点进行售卖,但是没有成功。高圣枝没有气馁,此后,她又通过办展的方式,展现当地民间手工艺品。 她以此为平台,让市民了解当地的民间手工艺品,以及土生土长的民间手工艺人,在办展期间,市民对于喜欢的手工艺品可以现场购买。在高圣枝看来,民间手工艺品只有走向市场,才能更好地促进该产业的持续发展。 从2008年开始,高圣枝几乎每年都在展览馆举办1至2次民间手工艺品展览,有需求的客商可以通过展览找到民间手工艺者,进行商洽。与此同时,她还力促当地民间手工艺品走进社区,甚至到省、国家进行展出,扩大当地民间手工艺品的知名度。 由于办展时手工艺人都是单打独斗,难以形成规模,产品销售并不理想,且民间手工艺人缺乏资金,无法将民间手工艺品做大做强。路该怎么走?在经过多次尝试后,高圣枝最终找到了一条全新的发展模式。 在高圣枝的积极努力下,去年9月,市工艺美术家行业协会的部分会员进入到桥东文化产业园,本地的民间手工艺品终于有了一个“家”。民间手工艺品在文化产业园内集中得到展示,一目了然,也便于各地的采购商到文化产业园区里来订货。 “艺人们往往只盯着技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开拓市场,因此还需要在市场开拓上下功夫。本地的手工艺品没有包装,入园后,我们将统一包装,统一标识,让民间手工艺品更加规范。”高圣枝规划着未来的发展。 美好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需要一些民间工艺品装饰家居,装扮生活,这一文化产业有很好的前景。”高圣枝说。 在一间间工作室内,陈列着各种不同的民间工艺品,琳琅满目,不一而足。北京、呼市等地的采购商来到园区,下订单,民间手工艺人按照客商的需求进行生产。 其实民间手工艺品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高圣枝介绍,在赤城,一位民间手工艺者用高粱秆做成宫殿模型,经过多年的努力,这一民间手工艺得到了很大发展,制做者的生活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善,不仅盖起了瓦房,而且还租了门脸房扩大经营。 让高圣枝欣喜的是,一些年轻人进入到园区,他们大都是90后,曾在北京百工坊打工,在园区进行来料加工,生产绿松石和蜜蜡,为百工坊供货。年轻人的手工艺品能够在百工坊里销售,的确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 高圣枝之所以欣慰,是因为此前民间手工艺品面临着传承困境,年轻人坐不住,不愿意从事这一行当。她曾到劳动技校去招人,学生也来了,但真正能够坐下来的学生却很少,民间手工艺品制做简直太枯燥了,最后仅有的几个学生也走了。“现在年轻人很务实,他们往往盯着一些短平快的致富项目,投入后要很快能见到效益,而民间手工艺品往往做不到这一点。现在年轻人能够进入这一行,我们感到很高兴,当地的民间手工艺有了传承。”高圣枝说。 高圣枝还召开座谈会,邀请北京工艺美术大厦的经营者前来,对本地的民间工艺美术品进行“会诊”,促进产品进入市场。 在冬奥会的背景下,我市的民间手工艺品将会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契机,也会向世人展现一个不一样的张家口。对此,高圣枝信心满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