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制作是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是在藏民族独特的文化空间中传承下来的、以宗教文化内容为主、融合古代藏族和古印度艺术风格的一门古老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其中以甘孜州新龙县的药泥藏式面具最为独特和精美。传统新龙药泥藏式面具产品种类繁多,风格独特,具有不腐烂、不污染、不脱色、携带方便的特点。新龙药泥藏式面具中的“莲花金刚面具”、“骑狮护法神面具”、“黑色披风避邪法神面具”三种药泥藏式面具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专利证书。 据资料记载,赤松德赞时代为加大佛教的宣传和影响力,各地的民间艺人用泥塑的方式展示和表现各种神佛以及人物的形象、造型、面部的变化,于是出现了以展示宗教信仰内容为主的药泥佛像及面具泥塑艺术。到松赞干布时期(公元640年),逐渐发展成为民间泥塑手工技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面具的制作也逐步发展为泥制面具、布制面具、纸制面具、木雕面具等,其中以泥塑为主。 新龙药泥藏式面具蕴含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文化,每件制品的形象均是佛教的护法神为主,其中又以玛哈噶拉、骑狮护法大将军、吉祥天母为主要代表。其制作过程非常神圣、神秘,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与宗教色彩。其制作材料特殊,是新龙独特的神土圣水及特制的甘露丸(由一百多种高原名贵药材外加多种宝石粉炼制)混合而成,故称“药泥”,产品不仅能防腐,还会散发出奇特的香气,对预防一些疑难杂症有奇效。其制作工艺复杂精细,要经过取土、和泥、泥雕、制陶、着色等十多道工序。制作工具为自制木具为主,包括木刀、木棍、木锤、木椎、木刷、木碾等20多种。 新龙药泥藏式面具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家庭传承及师承两种。目前整个藏区制作面具的民间艺人不足30人,新龙泥塑面具的主要代表性民间艺人有阿登松吉、特绒噶拉、波若仁孜、四龙降泽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