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汉学在“弯”篮把。 曾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的家里,都有婴儿睡的摇篮,有晒谷子的晒席,有簸米用的簸箕,有挑红苕用的箩筐,也有打菜用的竹篮……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的进步,这些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竹编已经被编织袋和包装袋所替代。就连最常用的竹篮也离我们渐行渐远。然而,集实用、艺术、审美、环保于一体的竹篮却慢慢地走进我们的视线。 近日,笔者来到天柱县渡马乡龙盘村杨汉学家,参观了他编织竹篮的全过程。据了解,竹篮编织在渡马乡相传距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该乡地处丘陵地带,气候温和、田坝多,盛产水竹,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一代又一代以编织竹篮为生的村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杨汉学在编篮底。 细腻活编出精美竹篮 编竹蓝工艺比较繁琐,特别是剖劈竹子,每一道工序都很细腻,要求美观精致。61岁的侗家老人杨汉学告诉笔者:“竹篮编织的主要原材料为水竹,从选竹、破竹、削篾到编织成型,每一步都要细致。” 选材料就是看竹色,黄色的老竹不能用,太青的嫩竹也不可选。编竹篮要选淡青色的二龄竹,不老不嫩,最好用。太嫩的做竹篮会变形走样,太老的毛刺多不易破篾。 破竹既是苦力活,又是技术活。根据竹篮大小的需要,把竹子截成长度一致的竹竿,用篾刀劈成宽窄一致的竹条。而竹条的厚薄则完全靠眼力和手法。把竹条剖开竹肉后,得到的就是竹篾,接下来就是去除竹篾上的毛刺,不然在编制的过程中会伤到手,做好这一步的话不需要带手套。 竹篾做好,即可以编织。编织方法可以用挑一压一法、挑二压二法、挑一压二法、经疏纬密法等等。编竹篮工序大体可分起底、编织、锁口、安把四道工序。一个竹篮从选料、破竹、削条到编织成型,至少要11道工序。 破竹。 竹篮俏销湘黔两省 笔者看到,杨汉学编织的竹篮,大小一致,篾条匀称,篾条间的网眼均匀,做工扎实,除了具有盛装功能外,还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另外,竹篮还绿色环保。 谈到目前的收益情况,杨汉学向笔者介绍说,他26岁时就开始和村里的老人学习编织技术,平均每天编织3个竹篮,农忙时节编织2个。他编的竹篮经久耐用,很受周边村民的欢迎。每场要销售竹篮16个。在八九十年代竹篮价格是每个0.5元、2元、5元不等,每场(5天一场)收入8元至80元不等。近几年来,他的竹篮通过商贩的批发,足不出户就销到了湖南的会同、靖州等县,批发一次就是80多个,每年要销售1000多个竹篮,收入达3万多元。靠着编织竹篮,杨汉学积累了20多万元,新的住房正在建设之中。 杨汉学在编篮底。 竹篮编织盼传承 村里懂得编织竹篮的老人相继去世。懂得编织竹篮的中年人又要养家糊口,纷纷外出打工。村中的年轻人宁愿去外面找轻松钱,也不想学习编织技术。村中的竹编技艺后继乏人。 “我多么盼望县里充分利用竹木资源,办个竹器编织厂,把有编织手艺的匠人集中起来,把天柱的竹编手艺传承下去。”杨汉学说,他不仅会编织竹篮,箩筐、竹椅等编织品也会编。天柱县竹木资源丰富,可以编织竹篮、竹筛、竹蒸笼、箩筐、竹背篓、竹簟、竹席、竹床、竹凳、竹椅、竹躺椅、砧板、凉席、茶杯垫、窗帘等日用品,还可以编织一些竹地板和竹家具、竹制办公用具等比较流行,价值较高的竹制品。他愿意把自己的技艺无偿传授给年轻人,让年轻人既可在家就业,又可传承编织技艺,一举两得。 杨汉学展示他即将编完的竹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