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记录平水珠茶制作技艺“日铸老人”自费拍微电影

http://www.newdu.com 2017-12-18 中国柯桥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平水“日铸老人”在拍摄采茶景头。
    “姆嬷,今年茶叶嘎好……”昨天上午,在平水镇宋家店村的一处老茶园内,50多岁的孙雪芬和马银娣穿着大襟衫,系上围裙,扮演起了“母女俩”,一边采茶,一边用绍兴话聊起了茶叶收成。
    “银娣,你可以教教你‘女儿’怎么采茶,边上的摄像机可以来点特写。”81岁高龄的宋汉校叫停了两位“演员”,让“母亲”和“女儿”加强一些互动。“老宋,你的架势真的挺像导演呢。”边上围观的村民竖起大拇指。
    宋汉校是王化片人,当地有一批和他一样的老人,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因为日铸岭就在王化,所以他们自称为“日铸老人”。今年初,宋汉校等老人决定拍一部关于平水珠茶的“微电影”,用以保护珠茶的制作技艺。
    据介绍,平水珠茶是我国最早的出口商品之一,早在清康熙年间就已畅销欧洲,其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因年长日久和机械炒茶的普及,平水珠茶传统制作技艺逐渐“后继乏人”。“作为平水人,应该留下这一传统技艺,这也是珠茶文化的重要内容。”宋汉校说,他的这一提议得到了20多位“日铸老人”的支持。
    说干就干,老人们分工合作,有的用绍兴话写出了“剧本”,有的裁制了大襟衫、布衫、马褂,有的打制了“鱼日牌”的茶箱,就连扮演母亲一角的马银娣,都特意梳起了发髻。“全部按照民国时期的造型来做,就是要拍出最真实、最传统的平水珠茶制作过程。”宋汉校说,“演员”也都由老人们自己担任。
    记者了解到,按照平水珠茶的制作流程,老人们在剧本中写了采茶、杀青、“转二锅”等五六道工序的场景,每个场景里都富有地方特色的对话,而且场景也按照内容更换。除此之外,还有“水客”上门收毛茶和挑茶箱出平水等场景,让人感觉如时光倒流一般回到过去。
    在拍摄中,还发生了一件让所有人高兴的事。得知老人们要自费拍摄珠茶制作“微电影”,柯桥区文广局非遗中心特意从杭州请来了一家专业的影视制作中心,帮助老人们完善剧本以及进行拍摄和后期制作。“我们还是第一次接到这样‘特殊’的工作,在佩服这些老人的同时,更要为当地有这样的老人而‘点赞’。”该影视中心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