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廊坊风筝匠人赵艳强:痴迷传统技艺 守候非遗

http://www.newdu.com 2017-12-18 河北新闻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引语:18岁的赵艳强跟着叔叔做起了风筝。刚开始他为了做出风筝可以一天不出屋不说话,“做手艺就得耐得住寂寞,不怕吃苦不怕麻烦。”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赵艳强在“老鹰”风筝的肚子上绘制图案。
    只凭风力健,不假羽毛丰。红线凌空去,青云有路通。竹篾、绢布、胶水、棉线……寻常的材料在赵艳强手中不断地变化组合,一把纸刀、一瓶糨糊、一个酒精灯、几支毛笔、几瓶颜料,工具看似简单,却需要深厚的技艺。廊坊安次区调河头乡第什里村村民赵艳强,20多年来延续着制作风筝的传统技艺,守候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春天。
    做手艺要耐得住寂寞 与风筝共同成长 
    赵艳强出生于风筝世家,他的叔叔赵宗信师承天津“风筝魏”,制作出的风筝造型多变、彩绘逼真、飞行平稳。赵艳强从懂事起,便守在叔叔身边学习如何制作风筝。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别人的生活还只是黑、白、蓝时,赵艳强就已经穿梭于花花绿绿的风筝之间。
    1993年,18岁的赵艳强跟着叔叔做起了风筝。刚开始他为了做出风筝可以一天不出屋不说话,“做手艺就得耐得住寂寞,不怕吃苦不怕麻烦。”
    谈及风筝制作,赵艳强如数家珍:“主要是扎、糊、绘、放这四个步骤。制作骨架的竹篾,至少需要半年至一年的时间阴干。然后根据所需宽度、长短劈成竹篾,接着用酒精灯烤成各种形状。风筝面有绢布、尼龙绸、杜邦纸等。金鱼和蜻蜓风筝飘逸轻盈,要用绢布;老鹰风筝雄浑刚劲,要用无纺布,蝴蝶风筝着色艳丽,尼龙绸最合适……”
    从孩童玩具到工艺品,赵艳强继承着传统的手艺和图样,又结合市场需求改变着风筝的样子,大到5米多长的老鹰风筝,小到巴掌大小的双鱼风筝,特别是软翅风筝,少了呆板和束缚,更添柔美洒脱。
    百件风筝放飞美国天空 望技艺得以传承 
    出席各类展览,参加风筝协会活动,作品收入美术馆……近年来,赵艳强频频出现在公众视线,他的传统风筝常常引发人们对旧时光的追忆。赵艳强却说,这一路走来很艰辛,曾经半年内只有2000元利润。
    2009年,安次区第什里风筝被评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3月,赵艳强被河北省文化厅评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至此,第什里风筝和赵艳强有了更深的关联。
    在采访中,赵艳强说,他正在恢复传统的沙燕风筝。这种风筝呈“大”字状,顶部描绘了燕子的头部,左右两边被制成燕子的尾部,“肚子”上描绘着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今年初,他制作的100多件风筝在美国加州天空放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饱含着中国文化的沙燕。在赵艳强眼中,沙燕不仅仅是简单的风筝,它充满了匠人的智慧,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几年前,第什里村里形成了风筝产业化,但赵艳强依然执著手工制作。“好汉子不乐意干,赖汉子干不了。”这是赵艳强对于传承的无奈。“传承要看‘缘分’二字,只要有人愿意学,我会倾囊相授。希望这门技艺能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