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藏族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7世纪初期吐蕃建政之后,吐蕃与唐朝的接触日益频繁。10世纪到16世纪,是古代藏族文化兴盛时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藏族人民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方面,都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藏族雕刻技艺高超。此外藏戏独具特色,藏医药学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砌石 石砌作为藏民族原始而古老的一种建筑方式,在藏区,这个普通人常年劳作的传统技艺,不仅延续着石头文化的内在魅力,而且还记录了这种特殊建筑其复杂的砌碉程序和完美的造型结构。 藏族的石砌历史远到吐蕃时期的布达拉宫,近到当今农牧民普通住宅,始终反映着与石头相融的一种文化底蕴。这无不与多山多石的高原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石头在很早以前已融入藏族社会的方方面面。数百年来,石砌作为专门用石块来进行修垒的建筑方式,其特殊的文化内涵不言而喻,在整个藏区既普遍而又千姿百态。 由于宗教文化和地域人文特征的影响,他们所砌用的石块必须出自较为清净的野外山间。备用石上禁忌女人踩跨,砌筑时不能有烟灰和头发等秽物进入墙体。在当地砌筑方式总体上有两种说法,即“阳置”和“阴置”。阳置是指在砌垒时把石块底面向内倾斜的放置方式,从力学讲是离心的;而阴置是指在砌垒时把石块底面向外倾斜的放置方式,是向心的。在整个过程中必须采用阴置的砌筑方式。而阳置方式只采用于“檐石”上面。这是因为墙顶檐石必须向下倾斜而其上加压的砌石也随即向内倾斜的缘故。由于其上面没有什么重力可言,此时采用阳置方式真是恰到好处。石檐向下倾斜为的是雨水不流到墙面而直接到墙根。 四川丹巴县的石砌就是采用乱石黄沾泥砌成高达十几米、几十米的碉房雕楼,且墙体稳固实用、美观大方、棱角分明、收分得当,具有战居两用及其他作用,展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