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九届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绍兴文化礼堂馆展位内展出的圆木工艺品分外抢眼,老底子的圆木马桶、水桶、圆木罐等圆木制品,同比例微缩,周围刻上栩栩如生的花鸟,轻盈飞舞的蝴蝶涂上彩绘,惟妙惟肖。一件件精美的圆木手工艺品,让现场的参观者啧啧称赞。而这些圆木工艺品都出自一人之手——浙江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圆木艺术文化传承人茹园儿。 圆木技艺以传统文化艺术的形式,第一次在文博会上展出,让已经淡出人们生活的“箍桶”这个老手艺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并通过手工艺人的不断创新,让现在的人喜爱它,读懂了它。 老底子的木质澡盆、脚盆、马桶、饭桶等,是“十里红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它们已被现代化的生活用品取代,并淡出人们视线后,却因为老艺人的坚守和创新,重新受到人们的喜爱。 50年坚守箍桶手艺 圆木技艺是中华72种老手艺之一,而箍桶技艺就是圆木的一种,早在上个世纪,箍桶在全国都有,但要论精致却以浙江宁绍平原一带最好,而绍兴的箍桶工艺又以柯桥管墅的茹家溇最负盛名。 过去人们生活所用的木质洗澡盆、脚盆、马桶、饭桶,都出自这个古老的行业,它也是很多人熟知的“十里红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随着这些木质马桶、水桶等逐渐消失在人们生活中,坚守箍桶手艺似乎也变得越来越难。 今年61岁的茹园儿已是茹家箍桶手艺的第四代传人。从9岁开始跟着父亲学箍桶,一刀一斧转眼间已过去了50多年。茹园儿说,他小时候村里箍桶的人家不少,约有上百家,现在只剩下三十来家,而要将箍桶做精细的那就更少了。 茹园儿的工作室十分简陋,就在柯桥管宁小区自家楼下一间20多平方米的汽车库里,灯光昏暗,里面堆放着一块块他精心挑选的杉木,几件刚刚初具雏形的子孙桶放在一旁,跟了他几十年的箍桶工具被擦得铮亮。茹园儿带着老花镜,手中拿着刻刀细细地雕琢着图案。“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每天总是要对着这些木头摆弄一番,几十年来从未停歇过,我们家箍桶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事业,到我这里可不能荒废了……”老手艺人谈起相伴几十年的老行当眼里总是闪着光。那么多年的坚守,要的是一颗静如止水的心与岁月积淀的地道手艺。 半生心血打磨箍桶技艺 茹园儿箍桶不仅是他谋生的手段,更是他人生的最高追求,他喜爱箍桶,他享受一块块普通的木材在他手中成为一件件被人喜爱的“红妆”。“到我这里来订脚桶、水桶、子孙桶的都是为了婚嫁用,有的订几件,多的订几十件,我做的这些物件能够放进千家万户的新房,我心里特别高兴……”茹园儿说。 50多年来,茹园儿亲自制作的水桶、夫妻桶、子孙桶等各类工艺品少说也已经有上万件了。他说,有的几天做一件,工艺精细的十几天才做一件,但是我每天都不停,哪怕是有时候累了,也忍不住要去摸摸木头,摸摸刀。 茹园儿制作的圆木制品,几十年不会裂缝、不会掉箍。他告诉记者,如今很多人喜欢圆木用具,很多层面上都有一种怀旧情结,或是用做收藏。因此,现在的圆木制品大都成为家里的装饰品。简单的圆木生活用具做起来相对简单,一两天时间就能做好,但是复杂的圆件就要花上好几天时间,甚至几个月时间。因为他对自己制作的圆木制品要求很高,要求件件是精品,不仅美观更要实用。“哪怕是一只水桶,从选料、取料开始,到最后打磨、上漆,每一道工序都不马虎,因为是纯手工打造,每块木头的形状、大小都必须做得很精准,弧度不够,拼起来就会 漏水。”茹园儿介绍说,从选料开始至少要经历40多道工序,如果是精致的圆件,多则需要上百道工序之多。 创新圆木工艺有新市场 茹园儿爱琢磨,更爱创新。10多年间,茹园儿的多套圆木工艺品被送往各地参展,今年,他制作的彩罐系列更被评为第七届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银奖。 “其实现在圆木工艺已经由生活用品向工艺品发展了,如果不创新就只能停留在制作简单、粗糙的用品上。”茹园儿说,“普通的圆件雕刻简单,只涂一层油漆,而我将圆木件进行不断的改良创新,不但将它们做精致,而且在造型和雕刻工艺上下工夫,并在雕刻图案上涂上色彩,让圆木工艺和雕刻、绘画等工艺美术结合在一起,使得圆木工艺更富有艺术感。”茹园儿说。 这几年,随着钻研的深入,茹园儿制作的各类精细圆木工艺品越来越多,他还独创了用油画给木桶上色的新工艺。他的作品通过展出,更是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不仅杭州、诸暨等地的人前来订购,江苏、北京的外省爱好者也纷纷上门预订,有的售价上千元,有的售价上万元。在刚刚结束的文博会上,现场向他预订的参观者就络绎不绝,一位萧山的客人表示,从未见过造型和色彩这么漂亮的圆木件,这手艺没有几十年的积累和不断的创新改良,根本做不出这种工艺品。 茹园儿因为现在订单太多,他一个人根本来不及制作这么多,很多订单都被他婉言拒绝了,他说,这箍桶就是个手工细活,费神耗时,更不能批量生产,其他人也无法复制,而他只想能把手上的工艺做精致,技艺能够再提高,对圆木工艺再继续研究,做出更多的新品。 传统手艺传承 成为最大的心愿 做圆木,全靠手上功夫。茹氏的圆木工艺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现在茹园儿的儿子也跟着父亲学手艺,能够制作一些简单的圆件,但是精细的圆木工艺是需要时间打磨的,儿子现在还达不到父亲炉火纯青的地步,还需要时间的历练。“让儿子将圆木这个技艺能够继续传承下去,这是我的心愿,也希望有更多有志趣的年轻人,来接触这门传统的箍桶技艺,否则丢了真的太可惜了。”茹园儿说。 技不压身。其实,茹园儿心里很明白,技术在身不愁没饭吃,如果把这门圆木工艺学精做透,就是一门赚钱的行当,不管未来科技如何发展,纯手工的民间艺术的价值会越高。近些年来,他的圆木工艺品订单不断,价格也在连年上涨 茹园儿对自己的技艺从不吝啬教人,经常有同行上门来讨教,茹园儿从不推辞,总是热情相授,他希望更多人能够学会这门技艺,并能坚守下去,用时间打磨出一批又一批的圆木艺人,让圆木的技艺在传统手工艺中大放异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