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锡绣,江苏无锡地区刺绣的简称。无锡临近苏州,地处锦绣江南、太湖之滨,风光秀丽、人文荟萃,自古就是鱼米水乡,是江苏刺绣的重要产地之一。锡绣早在明朝中叶就作为贡品上奉朝廷,清末民初时则有“不唯国人知之,薄海内外,靡不知之焉”一说。曾一度名比苏绣,当时曾有人指出:锡绣“实比汀绣,苏绣为优”。 锡绣 无锡地处锦绣江南、太湖之滨,风光秀丽、人文荟萃,自古就是鱼米水乡,是江苏刺绣的重要产地之一。锡绣早在明朝中叶就作为贡品上奉朝廷,清末民初时则有“不唯国人知之,薄海内外,靡不知之焉”一说。曾一度名比苏绣,当时曾有人指出:锡绣“实比汀绣,苏绣为优”。 锡绣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年前。清代,中国最早的民间刺绣组织——锡山绣工传习会成立,当时有“不唯国人知之,薄海内外,靡不知之焉”一说,锡绣的“风头”曾一度超过苏州刺绣在全国居首。抗日战争爆发,无锡沦陷,盛极一时的锡绣艺术日渐衰落。 锡绣 新中国成立后,锡绣逐渐复苏。刺绣家华慧贞绣成的《武汉长江大桥夜景》使锡绣艺术品时隔20年后再次映入世人眼帘。“双面精微绣”作为锡绣精品,要将一根丝线细分到1/80,技术精湛已达出神入化。上世纪80年代起,中外文化交流的契机使锡绣走向了世界,《丝绸之路》、《百寿图》、《饮中八仙》等受到国内外专家、收藏者的好评。 锡绣的精妙之处绝不在苏州刺绣之下,锡绣更具“文人气质”,工艺要求更复杂。经过几千年的沉淀,锡绣已形成一套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形成了单面绣、切马鬃绣、堆纱绣、戳纱绣、发绣、盘金绣、双面精微绣等10种绣法,其中切马鬃绣是无锡刺绣特有的传统绣法,而双面精微绣是锡绣另种特色针法,更使失传千年的中华绝技再次重放异彩。锡绣的针法更有多达30多种,正抢、反抢、平套、散套、桂花、刻鳞、乱针……让人不得不惊叹锡绣技艺的丰富多彩。 锡绣 因为得到书画界协助,锡绣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走向了“阳春白雪”,也形成了“无画不能绣”的特点。无锡刺绣和书画艺术紧密结合,锡绣从书画中不断汲取营养拓展自身表现题材和艺术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画无画不能入绣的“盛景”。锡绣的绣稿来源于书画,但它又不同于书画,多样的绣法和多变的针法让锡绣又具有了独特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锡绣珍品多为礼品及收藏品,实用性不强。精微绣的制作周期很长,完成一件作品需几个月,其收藏价值虽高,但动辄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价格仍令人望而却步,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政府尽管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保留下来,但仍难掩仅剩观赏和艺术价值的尴尬。 2008年无锡精微绣作为苏绣的扩展项目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赵红育成为这个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