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下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GreatSeed鼎坤文化传媒联合主办,敬人纸语协办的“中国古法造纸之旅分享会&手工书体验课”,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实验室举行。 分享会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原博、GreatSeed鼎坤文化传媒创始人邓佳雯,中国科技大学科学传播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手工纸研究所所长汤书昆,当代艺术家王轶琼,《和纸的艺术》作者冯彤,北京服装学院教师、“书田工坊”创始人李栋,6位主讲嘉宾,带来了跨越福建、云南、贵州、湖南四省,探访六个古法造纸地的所见、所感、所思。 5000公里古法造纸穿越之旅,探索古艺新生 分享会开始,原博介绍了今年暑期在福建连城县姑田镇考察连史纸的情况。400年前,连城县曾遍布造纸厂,据说在清末鼎盛时期,当地就有480个纸槽,上万人从事造纸行业。然而,在时代更迭和工业化生产的大背景下,手工造纸风光不在。2007年姑田原有六家宣纸厂停产了四家,而姑田宣纸厂就在第十一代传人邓金坤的坚守下才得以孤独的生存下来。他恢复了已停产了30多年的传统漂白工艺的连史纸,是当地两家造纸厂中,唯一沿用古法造纸的企业。在他的努力下,“连城宣纸制作工艺”被列为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也被授予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但由于技师后继无人,现在厂里的九个纸槽,仅剩四、五槽在维持生产,且全靠一些老师傅在支撑着。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促使她不断思考手工纸在当下的意义,它与我们今天的生活的关系是什么,是不是要有更多消费才利于传承,如何让手工纸融入生活,从而获得更多生存发展的空间?她把问题抛给了“丝路纸道”的考察团成员。 “丝路纸道”考察团领队邓佳雯,通过一组视频带大家回顾了全程,分享了沿途古法造纸工艺、造纸人的生存状态、村庄的自然人文环境、考察团与当地的互动、艺术家的现场创作。她谈起发起此次“丝路纸道”考察之旅的初衷:“古法造纸承载着千年智慧与文明,手工纸的温度、质感及岁月痕迹,隐含着人们最初的情感,而如今这些却逐渐淡出生活。作为一个当代人,我觉得太可惜,开始反思自己能做点什么。” 汤书昆跟随“丝路纸道”考察了湖南滩头和耒阳两站。他从2007年开始主编《中国手工纸文库》,在八年的田野调查中,与其团队深入考察了近200个造纸村庄。他发现,虽然有一批手工纸正在消失,但散落在民间,特别是西南地区的手工纸,其丰富程度仍超乎想象。 关于手工纸,他提出了一个以往常被忽略的问题:“我们都在谈手工纸,但如何区分手工纸与机制纸呢?”在手工纸向机制纸转型的过程中,机制纸既包括完全大工业化的机制纸,也包括从手工纸走向部分利用机械的造纸形态。定义手工纸,汤书昆认为主要看两点:一是原料化学加工的强度,二是核心成纸方式。落实到具体的界定,他说:“还是很微妙”。 冯彤从2006年开始田野调查了不少日本造纸作坊,跟随“丝路纸道”考察后,她从中日比较的角度提出了一点看法。造纸是脏活、累活,日本的造纸作坊都非常干净,用水也很讲究,一般引用溪流等自然活水。说起日本人对造纸的态度,冯彤满口赞叹:“日本的国民性就是追求极致,造出来的纸非常精致,纸品丰富程度蔚为壮观。”在日本,一个地区会有一个手工纸联盟或技术团体,横向的联系非常紧密。与日本注重地域发展相反,中国的造纸人还抱守着不外传观念,“从传承体系到产业发展,中国要走的路还长”,冯彤意味深长地说。 原博、汤书昆、冯彤从学术角度深刻分析了中国手工纸的发展现状,北京服装学院教师李栋和当代艺术家王轶琼从现代设计和当代艺术角度出发,更关注手工纸在现代生活与当代艺术中的应用和发展。 李栋认为,手工纸的萎缩源于生活习惯的改变。“大量调查之后,我发现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其实是手纸”,李栋说完,全场都笑了。设计师出身的他,从材料这个角度提出了一点思考:“纸张作为一种书写材料的功能已经被大大弱化了,如果设计师还停留在设计一个纸本、纸灯,其实意义已经不大了。对于设计师来说,更重要的是结合纸张经济、环保、温润,以及承载文化的特点,重新思考还有哪些领域需要纸。” 当代艺术家王轶琼跟随“丝路纸道”走遍全程,在每个造纸点都留下了当代艺术与古法造纸结合的创作。背着五个站点的手工纸回到北京,勤奋的他又创作了不少作品,将“试纸”工作做得风生水起。现场他为大家展示了这些作品,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试纸体验。“太好驾驭的纸没意思,就像太好驾驭的女人也没意思”、“试纸,就像和纸初恋”等金句引得现场捧腹。“像张大千、徐悲鸿这些大师都专用一种纸,齐白石画的虾,如果离开这种纸,就出不来效果了”,言辞犀利的他认为只有差的艺术家,没有差的纸,鼓励艺术家在选纸上要不拘一格。 5000公里穿越之旅,探索古老艺术的新生命 除了考察团成员,分享会特邀嘉宾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教授赵健、宣纸制造技艺第二十七代传承人曹建勤、北京敬人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祯雄,也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发言。 最后,原博说,“纸是自然的赐予和人类造物智慧的体现。我们通过对纸张的触摸,可以感受到造纸技艺的温度。那是对自然的亲近,对先辈技艺传承的敬畏,对创造的尊重,它们都无声无息地渗透到我们的心底,让我们的身心得到愉悦。关于纸的话题,还刚刚开始。” 分享会结束后,GreatSeed鼎坤文化传媒发布了“寻找被遗忘的民俗之九九消寒图”系列活动预告。“九九消寒图”是从冬至开始的一项北方民俗,为了克服寒冬威胁,打发无聊时光,古人从冬至开始,以九天为节点,在纸上每天添一笔,积攒八十一笔,完成一幅“九九消寒图”,记录整个寒冬的天气变化。后来成为文人雅士的冬日消遣,衍生出不少诗文书画作品。在场观众兴趣高涨,GreatSeed鼎坤文化传媒免费赠送图稿,鼓励每个人制作属于自己的“九九消寒图”,找回被遗忘的民俗与记忆,同时呼吁每个人在81天里坚持养成一个好习惯。 除了有料的思想碰撞与有趣的“九九消寒图”,原博亲自带领报名观众体验手工书制作。手工书封面采用“丝路纸道”第一站考察的东巴纸,东巴纸是抄写东巴经的专用纸,承载了纳西族千年文化。封面是原博为2016猴年设计的“山猴送吉”图案,作为送给大家的新年祝福。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参与者都成功地制作出属于自己的手工书,心满意足。 以东巴纸开篇的手工书会写下怎样的故事?正如第一期考察只是“丝路纸道”系列考察活动的开始,纸道无止境,还有更多精彩等待未来去书写。 通过此次考察,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传承人开始有了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政府也普遍意识到古法造纸的危机性和重要性,外部力量正在介入传统村落,实现积极地改造。各种迹象,让我们更加相信古艺新生大有可为,古法造纸融入当代生活还有广大的空间可以挖掘。 注:“丝路纸道”由致力于非遗传承与创新的跨国传播平台-GreatSeed鼎坤文化传媒主办。8月19日,GreatSeed鼎坤文化传媒曾于京东发起公益众筹,在10月20—11月2日13天时间里,GreatSeed鼎坤文化传媒率领由纸专家、设计师、艺术家、导演、摄影师、自由撰稿人、记者、主持人等成员组成的强大阵容,先后深入了香格里拉白地村东巴纸、腾冲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贵州丹寨石桥村皮纸、湖南滩头竹纸、湖南耒阳蔡伦古法造纸共5个古法造纸点。文化频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