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古代建筑上的彩画主要绘于梁和枋、柱头、窗棂、门扇、雀替、斗拱、墙壁、天花、瓜筒、角梁、椽子、栏杆等建筑木构件上。主要以梁枋部位为主。彩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六朝和隋唐时期是彩画发展的高潮,宋朝,宋式彩画在《营造法式》中有专门的记载。清朝,彩画发展到了高峰。 古建筑彩绘 古建筑彩绘技法即是于宝良古建筑彩绘技法。于宝良16岁师从东北地区有名的彩绘大师张秀(号亚楠)学习塑像,后专攻古建筑彩绘,得张亚楠真传。20世纪50年代初,于宝良跟随师傅在沈阳故宫和沈阳皇寺(实胜寺)参加古建筑彩绘维修。在“文革”时期,他停止彩绘工作,但没有停止对彩绘理论的研究,他利用业余时间熟读各类绘画图书,研习古建筑图谱,这段时间是于宝良古建筑彩绘技法的提高期。从1990年起,于宝良开始独立工作,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 古建筑彩绘 于宝良古建筑彩绘所用的绘画材料取于自然,且师法传统,可以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根据不同建筑,彩绘分为三大类: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和玺彩画又分金龙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莲草和玺等多种,主要用于宫殿;旋子彩画分金线大点金、金线小点金、墨线点金等多种,主要用于寺庙;苏式彩画分山水、人物、花卉三种,主要用于庭院楼阁。 作画前要通过“一麻五灰”对古建筑进行披麻搂灰。“一麻五灰”是指用猪血、桐油、砖粉、石灰水等原料搅拌成油灰,抹在披麻后的木质古建筑上的传统工艺,主要包括捉缝灰、通灰、使麻、中灰、细灰等步骤。 于宝良古建筑彩绘技法虽然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它能够充分体现古建筑的原有风格,对研究当时的建筑风格、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