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木偶戏是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在中国古代又称傀儡戏。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普遍的观点是:"源于汉,兴于唐"。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 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 安铺白戏即安铺木偶戏,现在被安铺人称作“公仔戏”,是文化传承的奇葩,是由木偶表演者拿着穿上各种古代服装的木偶来表演的。 粤西白戏,原本是用粤西白话来演唱的木偶戏,俗称“白戏仔”,因为经常在安铺演出,唱腔形式与其它地方的戏班有别,所以又叫“安铺白戏”,后又改称“粤西白戏”。 据资料记载,安铺白戏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它的雏形是安铺曲龙村民创造的,用本地白话演唱,并用木偶辅助,用敲击竹筒作节奏的一种“竹筒戏”,后来经过不断发展改良,才成为今天独具地方特色的白戏。 安铺白戏即安铺木偶戏,现在被安铺人称作“公仔戏”,是文化传承的奇葩,是由木偶表演者拿着穿上各种古代服装的木偶来表演的。 安铺现在的木偶戏一般在寺庙开光和佛祖诞期时才有得看,据笔者采访的戏班说,现在安铺的木偶戏班只剩下两家了,通常是受到邀请才来表演的,演出时间为7至10天,每天晚上表演3、4个钟左右。 表演的场地很简陋,十几支竹子搭成个棚,一块白布盖在棚顶,一盏较亮的灯挂在竹棚前面的正中,用来照射木偶及木偶表演者,几块活动画布搭在戏棚中间做“景”,并将竹棚隔成前后两部分,木偶置于“景”的后面,需要哪个木偶出场就拿哪个木偶出来,木偶表演者则在“景”的前面表演给观众们看。 木偶班现在一般是7至9人,一个人是主唱兼操控木偶,一个人是专门操控木偶的舞手,还有一个人可以接替唱累了的主唱,遇上展示大场面时,也有多人唱和,多人拿着木偶舞动的情景;其余的人则坐在竹棚旁用乐器伴奏,,这些乐器有大锣、小锣、大钹、小鼓、胡弦、三弦、箫、唢呐、竹筒等;他们演出的剧目都是历史上的著名故事、传说等等。 安铺的木偶戏能够历经风雨的洗礼而经久不衰,全是因为安铺人对木偶戏比较注重和喜爱的缘故,是文化传承史上的一朵奇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