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傣族慢轮制陶

http://www.newdu.com 2017-12-18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导语:西双版纳傣族的制陶历史可追求到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傣族村寨里的制陶女人手脚并用,慢悠悠地使用慢轮捻拉定型,这种慢轮这种原始的工艺,赋予了傣家土陶独特韵味。土陶一路走来几经沉浮却并未消亡,与其实用性是分不开的。
    
    傣家制陶
    自古以来,傣族人就喜爱用陶,更多地是追求实用性。傣族先民抟土成器的目的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土陶能被做成用来贮存美酒好茶、挑水盛物、烹制美食的锅、罐、壶、缸等生活用具,也可成寺庙民宅的建筑装饰材料,以及孔雀、大象等佛教礼器和祭祀用品。浓郁的市井生活气息是土陶能够传承几千年的秘密。傣族村寨里的制陶女人手脚并用,慢悠悠地使用慢轮捻拉定型,这种不与时俱进的执拗,或许正是她们快乐的源泉。 
    
    傣家制陶
    制陶在傣语中称为“板磨”,俗称“土锅”。西双版纳傣族的制陶历史可追求到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古老的陶片、陶器的数量拔了境内新石器时代遗址文物的头筹。慢轮是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先民在无数次手制拉坯后,发明的一种制陶工艺。他们将泥料放在转动的轮盘上,籍其转动之力,用提拉的方法拉坯成形,最初时人们使用转动很慢的轮盘即慢轮来拉坯,提高了劳动效率,也提高了陶器质量,在慢轮的辅助下,陶器的器壁厚薄更加均匀,器形更加规整。慢轮还可以用来修坯和装饰花纹,用慢轮修整的陶器表面往往遗留着用有纹的木拍拍打出印纹。 
    
    傣家制陶
    傣家人自制的土陶透气性极好,在炎热的西双版纳,它无意中成了食物的保鲜盒,人们最开始觉得它很神奇,在使用的过程中,又发现它很方便,原料随处都是,制作又是如此简单,连烧制都可以随时随地兴起炉灶。加上西双版纳远离中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无形中又过滤掉不少外来文化的影响。原始的慢轮制陶技艺就这样和傣家人的生活一起延续了下来,无论岁月迁徙,世事流转。 
    
    傣家制陶
    但慢轮制陶很快就被更易拉坯成形、批量生产的快轮技术逐出了舞台,约在四千年前,慢轮制陶技艺就几成绝响。可就在西双版纳的景洪市的曼斗寨、勐罕曼峦寨、勐海县曼扎寨及勐龙寨等一些傣族村寨,至今仍沿袭着慢轮技术这一古老的制陶工艺,无论岁月迁延,世事流转。一张木凳,一个慢轮,依然在演绎着四千年前的智慧灵光。看到村寨里的制陶女人手脚并用,慢悠悠地使用慢轮捻拉定型,不禁要生出“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慨,宛若穿越时间重返新石器时代,体验到了时间停滞了四千年的错愕! 
    
    傣家制陶
    傣族土陶的制陶角色在历史上均由女性提纲,男性一般只干些取土、舂碓、和泥等体力活。为了确保技艺不外传,现在有的地方还保留着制陶技艺不传儿女、只传儿媳的习俗。
    慢轮制陶每人每天仅能制作十来件,傣族女性不紧不慢地转动着转盘,这种不与时俱进的执拗,或许正是她们快乐的源泉。慢有慢的好,慢有慢的味道。抛弃了繁复,简单有简单的好。绝圣弃智,放弃了机巧之心,返归天真纯朴,便收获了陶然忘机的快乐。就如山泉或米酒装在粗糙的土陶瓶中,会愈发显得清澈甘冽。一团木讷的泥土,经过傣族女人的手,从此便有了灵性,也烧结了女人们的喜怒哀乐。不上釉,不重着色绘饰的土陶,一如生活的大巧若拙。 
    
    傣家制陶
    从新石器时代一路迄逦而来,土陶几经沉浮却并未消亡,反倒焕发出了别样的返璞归真的意趣。慢轮这种原始的工艺,赋予了傣家土陶独特韵味。 
    
    傣家土陶透气性极好,能有效调节空气中的湿度,在热带地区是绝佳的食品保鲜器具,土陶非常适合普洱茶的储藏和自然发酵,被很多茶庄和茶友用来贮存茶叶;用土陶盛水,水都格外清凉生津,据说慢轮制作的土陶器皿盛水的水温要比空气的温度低3摄氏度。而作为烹饪器具,用土陶烹饪的食品易熟保温,味透鲜美,煮饭烧菜不易变质变味,甚至连煎药都能保持最佳药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