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小小家具厂,竟能吸引文博界顶级专家的目光!一支从零开始的团队,竟能因精湛的技艺叩开故宫尘封的库门,又因精美的作品走出国门,成为文化使者,又在功成名就之后,再攀高峰,匠心营造老北京16座老城门…这,就是陈丽华和她的紫檀团队,亲历了紫檀雕刻工艺从濒于失传到全面复兴的不平凡四十年… 寻梦儿时初心:复原紫檀雕刻技艺“载道之美” 紫檀,木中之王,寸檀寸金,百年才长一寸。由于木质坚韧、质地细密,自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以来,一直是我国御用的珍贵木料。在古代,木雕作为展示文化“真善美”内涵的载体,往往单独成件、或置身于门楼、厅堂、窗棂之上,抬头低头展示的吉祥纹样和戏曲故事,是中华儿童启蒙教育的课本。 中国传统木雕技艺的圆雕、透雕、镂雕,在榫卯技艺的连接下,由方寸的细微构件组合成传统文化的“载道之器”,展示着中国古典艺术美的深厚内涵。近代以来,由于中华民族遭遇了发展中的重大考验,作为雕刻文化艺术的载体,紫檀雕刻技艺从实物到技艺传承亦遭受重创。 人生为一大事而来,拥有满族血统的陈丽华难忘儿时家中亲切的老家具,木制家具厚重、流畅的质感是她挥之不去的记忆。随着经年累月倾听父辈们的交谈,她慢慢知道了这些祖传家具背后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于是,在一件件泛着凝重光泽的器物中,她慢慢品味出那典雅的造型和吉祥的纹饰是如何的美丽,其蕴含的文化又是何等的厚重。于是,陈丽华开始痴迷流连于那细腻的质感和淡淡的清香之中,开启了复兴紫檀雕刻技艺的寻梦之旅。 为了将复兴紫檀雕刻技艺的心愿从梦想变成现实,陈丽华从筹建家具厂开始,便四处搜集紫檀原料。四十年来,陈丽华八次亲赴印缅热带雨林,蛇蟒密集的丛林中,经常面临的要么是脚下的小蛇如利剑般“飞”过,要么是不远处惊现盘曲似磨盘的大蟒蛇。多次行走原始森林的经历,练就了陈丽华听到一种特殊的风声,就知道是蟒蛇逼近的信号… 除了克服蛇蟒虫蝎的危险,奔走于丛林中的饥饿也是陈丽华团队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山上采集木头,一去就是十几个小时,体力消耗大,又不可能带太多行李,饥饿难耐时,只能采摘野琵琶充饥,又酸又涩,吃下去整个舌头都黑了。”回忆往昔,陈丽华历历在目。 筑梦紫檀天地:从“养在深闺”到“惊艳海外” 辛劳采集的紫檀原木使匠心雕镂紫檀工艺成为可能,陈丽华的家具厂从比照图册、寻访民间艺人、点点复原檀木雕刻的细节,最终小作坊里的大器物,竟入了单士元、王世襄、朱家溍等三位文博界泰斗的法眼!在专家们的一致支持下,陈丽华的团队叩开了故宫的大门,登堂入室,临摹采样,原比例、原工艺、原材质全面复制了故宫藏明清古典家具。她的工艺,来自大师的监制传授;她的厂房,留下了故宫两代专家辛勤的足迹。四十年来,曾经作为“门外汉”的陈丽华,也从木雕艺术的业余爱好者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紫檀雕刻技艺传承人,用生命实践着自己的梦想,用毕生的时间成就着自己的紫檀人生。 1999年9月19日,第一家“国”字头的民营博物馆——中国紫檀博物馆在北京建立,各界终于有机会近距离观摩故宫博物院“养在深闺”的各式家具。她的博物馆,有太多故宫的痕迹,从建筑到彩画,从装饰到陈设。中国紫檀博物馆建馆的点点滴滴都离不开故宫的赵崇茂、王仲杰、朴学林等老专家的亲临指导。令初次到访的游客常常会惊诧于某个瞬间,恍若故宫某个角落的再现。 “故宫博物院应该是收藏中国明清时期家具最多的一座博物馆,共有6200多件,分别存放在30多座库房里面,人们不得而看,没有那么大的场地,但是陈丽华馆长通过紫檀博物馆弘扬紫檀文化,用复制、展示、资料的形式使这些文物复活了,活在当下,活在人们的生活中。我觉得这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非常好的一种形式,也填补了北京博物馆和国家博物馆的空白。”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如是说。 “我希望通过复制明清家具,一方面可以让更多人见证传统文化的魅力,从居室文化中感受华夏礼仪。另一方面,几十年来培养的工匠都成了檀雕技艺大师,能够在木头的方寸间展示文化的广阔天地。”陈丽华说。 艺术是无国界的,从2005年开始,陈丽华的紫檀艺术以更具规模的步伐走向世界,故宫博物院、法国国立香博堡博物馆、美国华盛顿国立史密森博物学院、德国德雷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都矗立着这位中国女性捐赠的紫檀雕天坛祈年殿、万春亭、飞云楼、松柏交翠亭建筑模型。文化的交融竟是在美的震撼下,由聚光灯下啧啧的赞叹声开始的。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副馆长光安常喜称赞:“没想到中国女人能做得那么好,还那么大方,陈女士捐赠的紫檀艺术品填补了博物馆关于木中之王紫檀展品缺失的空白。”九州国立博物馆把陈丽华捐赠的紫檀雕松柏交翠亭永久珍藏,并首次用中、日、英三种文字为该展品制作了说明牌。 同样在美国,1999年5月29日,美国最大的私立艺术院校——萨凡那艺术设计学院因为陈丽华在传承中国传统紫檀文化方面的特殊贡献,将其年度荣誉人文博士学位授予了她,萨凡那市政厅将2000年5月25日定为该市的“陈丽华博士日”。美国国家妇女博物馆授予陈丽华“国际文化领袖奖”,美国首都华盛顿市政厅将2005年9月19日定为“陈丽华博士日”。2011年和2012年,陈丽华连续两年入选了《福布斯》“全球最具影响力百名女性”;并于2012年荣膺美国《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百人榜”。 酷爱中国文化的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称赞捐赠的善举是“中法文化交流史上一次里程碑一样的活动。”法国政府以国家级古堡——香博堡历史上最高的规格,把古城堡大门的钥匙颁给陈丽华,象征着她已成为荣誉市民。 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学中心中国艺术历史教授史明理评价说:“紫檀木雕让外国人突破了只懂中国瓷器的眼界,更能体会中国传统建筑的匠心独运。” 共享,是对自己文化的一种自信。走出国门的系列殊荣使中国紫檀博物馆由此成为中国外交部和北京市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之一,陈丽华也因此赢得了“民间外交大使”的赞誉。 圆梦城门:匠心雕造内九外七“老北京” 一个民族,只有热爱自己的家乡,才会热爱自己的祖国。深厚的感情必须以深刻的认识作基础。唯有对家乡知之甚深,才能爱之愈切。 老北京城,凝炼了中国传统建筑技艺之美和天朝上国首都气象的大气之城,一直是老辈人心心念念的梦,也是很多国际友人赞叹羡慕之所。现在,我们只能用正阳门、德胜门的部分遗存和新近复建的永定门来怀念和亲近老北京的城池。 作为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人,在传统文化复兴浪潮的感召下,陈丽华在古稀之年毅然投入老北京城门的复制工作,期待用檀雕技艺圆梦老北京城门的辉煌往昔。 起步时,由于城门图纸的缺失,陈丽华的团队和刘大可等古建专家们只能从海内外各种渠道寻找散落的城门照片、高价从国外回购残存资料,自己比对着照片中城门砖距、窗户数量、囊度、质感等要素,或伏案、或蹲跪、或匍匐修改图纸。这期间也得到了文物部门和故宫博物院的大力支持,陈丽华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巨资。七十多岁的老太太硬是凭着“磨破膝盖也坚持、不破难题不睡觉”的精神,用6年多时间,终于带领百余名高级匠师团队以紫檀木和阴沉木为材质、1:10为大小,生动还原了老北京的16座城门。 轻抚着心血筑就的城门,陈丽华说:“做事的秘诀没有什么特殊的,就是细到不能再细。”无论是凿、刻、雕、镂,抑或用节节草数以十日的打磨,她都亲自见证着每个部件的诞生、成长、沉淀… 16座城门没用一根钉子,仅用木建筑的榫卯技术,把大小不过寸许的几百万块零部件严丝合缝对接,而且还破解并复原了古代城门建设的神秘千斤闸,。 16座城门中最大的正阳门曾于2016年5月在中国紫檀博物馆的广场上进行了首展,重达20余吨的“正阳门”,需8辆大卡车运输、50多人组装12个小时方能成型。城门的各个部位精准耦合,严丝合缝却又能拆装自如,每一个细节都极尽精巧,形制逼真。匠心营造的老北京城门,终于从梦境再次走向了现实,城门楼子可攀登、可抚摸、可亲近、更可追忆! 有梦不觉人生寒, 有梦不觉夜漫长。 一百年前,城门见证了中华帝国的衰落; 一百年后,城门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复兴。 门,不仅连接着空间上的内外; 门,更牵动着时间上的古今。 凤凰涅磐,浴火重生。 崭新的城门楼子平地再起, 文化自信的载体亦从梦想照进了现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