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记者/何雯意 通讯员/马骏)为弘扬五邑传统特色文化,挖掘文化旅游的特色内涵,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8月26日上午,江门市旅游局党支部联合耙冲社区举办了新会鱼灯制作培训班,特邀新会鱼灯传承人李严师傅现场教授新会鱼灯的扎制技艺。此次活动首次通过社区和“江门旅游”微信公众号向社会招募学员。为保证培训质量,培训班限12个家庭报名参加。 新会每逢春节、中秋节都有悬挂鱼灯的习俗,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据说,农历正月十二晚“社公(土地公)”开灯,小儿成群提鲤鱼灯穿街过巷,一条条金光闪闪的鲤鱼,摆动着尾巴活灵活现,一张张孩儿面嬉笑颜开,周围灯火摇曳,好不热闹。活动连着几个晚上至十六日“完灯”。新会鱼灯2007年入选江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至今日,悬挂鱼灯的习俗逐渐被其他喜庆活动代替,扎制鱼灯的民间艺人日渐减少。也正因为如此,扎制鱼灯的技艺更显难能可贵,值得传承下去。 活动当天,在李严夫妇的指导下,大人小孩自己动手,有的用竹片把大大小小的圆圈连扎成鱼身、鱼头、鱼尾;有的为鱼灯贴红纸,在鱼身上印金粉鱼鳞;有的在鱼脊上开小口,用来放置蜡烛……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一条条活灵活现的新会鱼灯终于制成了。 对于此次活动,大家称赞不已。义工陈萍卿表示,新会鱼灯好漂亮,希望能够一直传承下去。学生彭安蒙说,妈妈用手机把李伯制作鱼灯的整个过程都录下来了,还问李伯要了尺寸,打算自己回去找材料帮“鱼”做新衣服。就读小学四年级的熊一臻则认为:“李师傅的鱼灯好靓!他教我做的鱼灯跟以前妈妈买给我的花灯不一样,好特别!” 市旅游局党支部书记何杰华表示,新会鱼灯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是五邑地区的特色文化。参加这次活动的学员来自各行各业,既有学生、党员义工,也有机关和社区的工作人员。大家聚在一起,向李师傅学习扎制鱼灯的技艺很有意义,甚至有学员还出点子,打算帮鱼灯裁新衣服,让鱼灯“活起来”。何杰华还说,以后市旅游局会更多地举办这类活动,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挖掘江门文化旅游的特色内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