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蜡染,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贵州、云南苗族、布依族等民族擅长蜡染。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 这个地球上并不存在人不能到达的秘境,但是,在人们世代耕织繁衍的土地上,却隐藏一些的秘密,这些秘密有时就在日常中、阳光下,你看到却忘记去寻问它的来历。这一次黔东南的旅行,像一场寻问,循着苗族手工传统的指向,去贴近这个古老民族的古老灵魂;在工业制造主宰了世界的今天,这次行走更像一场回归,去一窥共同的先民的精神世界,而且并不是缅怀,因为这些依然是这个民族在21世纪生活的部分。 还没到丹寨,已经看到“云上丹寨”的宣传牌树立在高速路边。丹寨是整个黔东南地区海拔最高的,大约海拔在600-1200米,因此,丹寨的夏季比起黔东南其他地方凉爽。丹寨人口中有85.57%是苗族,这里的苗族蜡染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晚入住的乡村度假村位于扬武乡韭菜沟,距丹寨县县城16公里,这里蛙鸣虫吟,溪水潺流,空气清凉,让劳顿奔波了一天的我们,有了瞬间遁入世外的感觉。 蜡染一共有四个步骤,分别是画蜡、植物染色、高温脱蜡、洗腊 隔天听人介绍才知道,扬武乡正是与排倒莫、排调齐名的以苗族蜡染而知名的地方,而韭菜沟的这个度假村曾经是一个手工艺基地,聚集了很多绣娘和蜡染能手,后来扬武镇上建了工业区,他们迁到工场。不过度假村依然是手工蜡染洗蜡这个步骤的场所,而厨娘在空闲的时候变身成绣娘,会在野荔枝树下做起针线。 第二天在扬武乡的苗族手工场——晟世锦绣,我们看到来自高寨的几位40多岁的蜡染能手,她们用铜质蜡刀蘸着蜂蜡,在完全没有样稿的情况下在布上画蜡,她们说这些图案都在她们心里,想画什么就画什么。 蜡染 她们心里有着来自传统的对凤凰的崇拜,因此凤凰是绘花的主角,而在几何图案中,她们尤其喜欢圆形的图案,一圈一圈,这是铜鼓纹,传说中鼓里藏着祖先的灵魂。蜡染绘花很讲究对称,几米长的布完全没有样稿,但画出来都是对称严谨的。 蜡染 蜡刀游走,画蜡在她们手下信手拈来,这种轻巧只是看热闹的人的感觉,其实蜡刀怎么握,画蜡时蜡的多少,都是有讲究的,如果蜡画得不均匀,染出来后图案就会模糊不清。在大约40×40厘米的布上画蜡,这些能手每天也就只能完成两张。 蜡染 她们说制作蜡染是苗家女孩必须学会的,不会的话会招人笑话,嫁不出去的。在又干农活又学画的情况下,要学习一两年才会画蜡,但也不是每个苗家姑娘都能画,能画的自然是巧,是村寨里的名人。 我们只是看到画蜡和洗蜡两个制作环节,但传统制作蜡染工序很多,就拿普通手工的布来说,这种自产的布在织出来后,要用草灰漂白洗净,然后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状涂抹于布的反面,待晒干后用牛角磨平、磨光,最后才可以进入画蜡的环节。 蜡染的最后一道工序——洗蜡 苗家制作蜡染,所有材料取自天然,布是自己织的,蜂蜡来自蜜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染料蓝靛是由一种蓼科植物蓝草经发酵而成,由于中间工艺复杂,耗时耗力,因此产量不高,价格昂贵,对于工业印染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手工蜡染的存在究竟有什么意义?在接下来的行程中,这个疑问一直跟随我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