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金河路仿佛隔开了两个时空,一边是游人如织的宽窄巷子,一边是藏身小巷传承千年非遗技艺的漆器作坊。55 岁的余光全,已经在这里和漆器打了 30 多年交道。 成都漆器又名“卤漆”,最早可上溯至商周时代。四川盛产生产漆器的主要原料——漆和朱砂,所以成都也是中国早期的漆艺中心之一。 经过战国至秦的发展,到了汉代,成都漆器已颇具规模。作为中国四大漆艺之一,2006年,凭借“髹饰八法”和“三雕一刻”绝技,成都漆艺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生漆变成熟漆 需要经历20多天土法制造 5月6日正午时分,空气中弥漫着生漆特有的味道。漆器厂老旧的露台上,余光全靠在竹椅上,守着一盘刚刚收来的漆水,闭目养神。 漆树上割下的汁液要经过脱水处理,漆膜才会更光亮,也更容易附着在木胎上。生漆要和空气充分混合20多天才能变成熟漆,这段时间里,每隔10多分钟,就要手工翻动搅拌均匀。当漆水从白色变为均匀的深酱色,才意味着脱水完成。 “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都会影响生漆转换成熟漆的过程,所以要及时采取措施。”余光全说,这些都主要靠经验。 虽然有机制熟漆,但余光全还是认为,古法制作的熟漆因为有时间的积淀会更经久耐用。“我觉得我爸还是厉害,当年他给我讲的那些窍门现在都管用。”余光全时常会想起父亲的教诲,“手艺人的活路急不得。”当年向父亲学习木工和漆艺时,他才19岁,而今年55岁的他,已经是这里的老师傅了。 一百多道工序 制造漆器考验匠人的耐力 上世纪70年代,湖南马王堆汉墓重见天日,包括化妆盒、果盘等漆器在内的3000多件文物令世人惊叹不已。陪葬品中外表光亮如新的漆器底部,不少写有“成市草”等字样。“成市”指的就是四川成都,而“草”与“造”相通。两千多年前,成都漆器制造业已很发达,漆器已经远销湖南长沙和江浙一带。 千百年间,漆器制造工艺日趋成熟。从设计到制胎,从上底灰到刷漆、装饰,制漆只是上百道细小工序里的其中一道,而成都漆艺最有名的当属装饰工序里的“三雕一刻”——雕嵌填彩、雕填影花、雕锡丝光、拉刀针刻。 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尹利萍和漆器打了40多年交道,她所在的工序就是最为精细的研磨和装饰部分。设计、制胎、底灰、髹漆,尹利萍花了整整3年才学会。她说,搞漆艺除了有绘画功底,还要掌握各种技法,此外还要经受土漆带来的过敏反应。 一百多道工序,少则3个月,多则一年,制造漆器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对从事这一行当的匠人们耐力的考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