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修族谱 留技艺 传文化 瑞安东源王家活字印刷

http://www.newdu.com 2017-12-18 代代传承 佚名 参加讨论

    
    在2016温州国际时尚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瑞安馆的活字印刷衍生品吸引了众多观展者。而在该市高楼镇东源村的王家,活字印刷技艺薪火相传近八百年,在今天仍焕发活力。日前,记者来到这个美丽偏远的村庄,找到王家后裔了解这项古老的技艺。
    山村深处文墨飘香
    公元1298年,王祯“用己意命匠创活字”,刻制木活字30000多个,印制他纂修的《旌德县志》获得成功,还在其《农书》“造活字印书法”中详细介绍了这一技艺,是木活字印刷术最早的记载。根据史料记载,王家木活字印刷术只比王祯迟了20年左右,王家迁入东源村继续传承近三百年十余代,并随联姻关系和带徒逐步授艺于外姓、外村、外县人。
    清明时节,记者来到高楼镇东源村,这里随处可见活字印刷的踪迹。如今它已是闻名海内外的木活字印刷文化村,掌握木活字印刷技术的师傅有近百人。王家第34代、瑞安市活字印刷协会会长王法炉带记者来到位于该村的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展示馆,这里规模颇大,原是木活字印刷术第14代传人王超辉的祖宅,2011年被政府修缮扩建,占地1600多平方米。
    边捡字边排版,排好一版,仔细校对,勘误补漏。排版无误后,用薄竹片一行行挤紧版框,即可印刷。刷印前先用棕刷均匀砚墨。覆上宣纸,对准印版四角,由外及里刷印,直至凸起的字体吃墨均匀。揭起宣纸,一张清秀的木活字印刷品就完成了。现在,馆里每天都有东源村的谱师们现场再现原滋原味的木活字印刷,吸引不少游人参观、体验。
    2009年,瑞安市木活字印刷术以“中国活字印刷术”为名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11月15日,中国活字印刷术被列入2010年“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对提升温州的文化地位和在世界上的知名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修家谱留住的“世界非遗”
    记者采访当天,来自平阳万全镇的几位老人也找到王法炉向他打听祖上渊源。他们说自己祖上与东源王家是一位,但中间断代了,寻不到根,修族谱遇到阻碍。清明时节的追根溯源仿佛更有深意,王法炉因此向记者讲起王家的往事。
    东源王家用木活字印刷家谱的历史,源自宋末元初,至今已有近800年。相传,当时一个叫王法懋的人飘海过江,从北方来到福建安溪县长泰里隐居,同时也带来了运用木刻活字印刷术修家谱的手艺。明正德年间,王法懋的后裔再由安溪迁入浙江平阳,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王应忠迁入了瑞安东源村,从此王氏一族便世代居住于此,王氏所带来的木活字印刷技艺也在东源村落地生根,并带动这里的人们形成热衷修订家谱的传统。
    “应忠公有6个儿子,一个女儿,当时习俗大儿子必须管家,所以留在平阳翔源,其余迁到东源。初来乍到时家族穷,定居在后山上,后来靠着修家谱和务农发家,置办了宅子。”王法炉说,当时王家五世同堂,以活字印刷为生,后来二房、六房从事为多,王法炉就是六房后代。
    在东源《王氏宗谱》中,邑庠生王宝忠也叙述了这段修建宅院,读书荣名的事迹。王法炉拿出这套有几本厚的宗谱,可以想见当时家族繁荣昌盛的面貌。他说,东源的活字印刷是到了近年才开始印书籍,以前主要用于修族谱,也是靠此“活”下来的。
    作为回溯历史,敬天慕祖,激励后人的重要载体,谱牒文化在瑞安盛行。瑞安家家户户,都有一种缅怀先祖、延续宗脉的移民情结,特别重视宗谱的修订,这便成为支撑木活字印刷技术在瑞安传承至今的最主要原因。据学者考证,从清代乾隆中后期起,浙江普遍使用木活字印刷家谱。现存于世的清代浙江家谱就有6430种,其中木活字本约有5100种。
    现在,王家六房后人约定清明前一天一同为应忠公扫墓,清明当天回翔源扫墓,每年如此,以缅怀先人。
    “几百年技艺不能断了”
    “君王立殿堂,朝辅尽纯良。庶民如律礼,平大净封疆……”这首五言捡字诗是每一位王家后代从小要学背的,只有熟记才能在捡字时得心应手。如今,52岁的王法炉仍能想起小时候背五言、七言捡字诗的场景。
    在他的记忆里,以前放假后最重要的事就是帮家里做活字印刷,打打下手。一帮孩子在王家长辈的组织下背诗,练习印刷各个环节。“王家世代做活字印刷,如果体力允许,做到七八十岁的都有。我父亲虽然年事已高但有时也会帮忙,他们用行动教育晚辈要传承技艺。”王法炉说,长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几百年的技艺不能断了”。家庭的耳濡目染让他理所当然要做活字印刷,没有其他的考虑。
    到了20岁,王法炉可以独当一面,开始承接一些修谱邀约。谱师队伍通常走街串巷,几乎遍及温州城乡,乃至周边地区及外省,可以是夫妻相随,父子搭档,或股份搭班,或请人代工。有时候要全家人外出工作,大户人家的族谱甚至要修一年半载。
    修谱看似简单,实际有很多讲究,有近20道工序。他拿着一本向记者介绍:划支系是宗谱世系图中明晰血缘关系和辈分承递的路线,竖线是直系上下辈递次,横线为同胞平辈,名字上的小红圈则代表一个起始,一目了然。
    敬天慕祖的修谱技术让这项世界级非遗得以存活,而通过活字印刷的族谱,温州及周边地区的家族得以缅怀祖先。族谱连接着古人与今人,以直接的方式传承家族精神。这些宗谱中不仅是血脉的承袭,更是一段段先人故事,家风传承。在这过程中,修谱师们不仅熟识了文墨典故,还在不知不觉中承担了时代记录者的职责。
    在着手印刷之前,修谱师还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如果对方全权委托,我们就要像记者一样采访入谱人丁,即开丁。比如,除了儿子也要记录女儿所嫁的人、地,具体到门牌号;老谱中去世的人,在新谱中要及时记录等。”
    在王法炉看来,虽然现在电脑排印快捷,成品美观,但木活字印刷用最古老的技艺联络着今人和古人的关系,它不能被遗忘。东源村木活字的字体使用的都是明清的官方字体老宋体,繁体字型“横细竖粗”。而因手工操作带来的浓淡变化,同个字印出的不同字迹,都使作品有了某种残缺的艺术美感。
    活字印刷文化的新生
    4月6日,瑞安市首届“木活字印刷术”技艺大赛在瑞安市平阳坑镇东源村举行,吸引了70余名选手参赛,其中年龄最小的为12岁。比赛分为青少年、成人、传承人三个组别,旨在传播非遗文化。随着政府的宣传,近年来越来越多人对它产生兴趣。
    现在,瑞安市政府每年都有资金用在木活字的保护和发展上,如举办木活字印刷技艺学习班,整理编辑《瑞安木活字印刷》,用木活字技艺出版一批古籍,选拔木活字印刷技艺传承人,成立活字印刷协会等等,以发展这“活化石”。
    “活字印刷事实上分刻字和印刷,刻字是最难的一道工序,现在好多人也不学刻字了。”王法炉介绍,刻字要选用上好的棠梨木,刻字时先用毛笔将要刻的字反写在字模上,再用刀刻,先横再竖再撇,最后再把空白的边角挖去,一个反写的汉字才凸显于字模上。这次传承人的考核内容为雕刻,接下来还将有排版、印刷、装帧等,通过一轮轮的考核来完整地保留这项技艺。
    王法炉的工作室里,一本本精装的古籍陈列在册。翻开外壳,书籍排版考究,宣纸十分柔软。但是这么一套两本的《道德经》价格不菲,定价800元,一般作收藏之用。最近,王法炉正着手印刷一份《金刚经》长卷。
    王法炉并非非遗传承人,却多年致力于木活字印刷的保护。走出传统族谱印刷的范围,近年来他致力于开发活字印刷衍生品,希望将这种技艺开拓出新的市场。在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东源的木活字作品还获得了优秀创意衍生品、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示品称号。
    记者从瑞安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了解到,目前东源活字印刷传承人有17位,每位传承人带一至两个徒弟,相比而言这项技艺算后继有人。
    -评价:
    郑建俊瑞安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主任
    王法炉是个实干、有激情的人,是东源活字印刷术保护的中坚力量。前年公司成立后,他致力于开发衍生品,开拓传统工艺的新市场,带动村里经济发展。我们平时定期不定期举办活动,比如清明后首届木活字传承人技能大赛,他都积极配合,不遗余力地支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