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在推动人类文明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铁匠、油匠、老皮匠、石雕艺人……这些老手艺人和他们的技艺似乎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如果我们不去挽救、不去挖掘、不去传承,有的技艺就可能会消失。 27日,来自我省各地的八位工匠代表、文化保护学者、市民代表等数十人参加了吉林省工匠文化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由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在长春市二道区金橄榄社区召开。 杨德新 63岁一家六代做豆腐 杨德新老人,家住二道区劝农山镇,一家六代做豆腐,今年63岁的他已经接触豆腐54年。说起自家做豆腐的秘诀,他说,最重要的在人,技艺在人掌握。就拿着卤水来说,不同浓度的卤水点不同豆浆。比如豆浆有时稍微干一些,有时候稍微稀一些,都要保证豆腐的品质,就靠卤水来作用。“基本上用舌头试一下,就可以判断卤水的浓度是否合适。”杨德新老人说,这不是一天两天掌握的,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要靠不断琢磨和实践。 “我来就是为了把以前的老工艺给子孙后代留下来。”说起来参加这次研讨会的目的和收获时,杨德新说。 李国祥 68岁一家四代都研究石雕技艺 李国祥老人,今年68岁,一家四代都研究石雕技艺。他不仅在通榆县有自己的老关东石雕艺术馆,还在白城市也开了自己的石雕艺术馆和博物馆。如今,他的儿子和女儿都继承了他的石雕技艺。 在李国祥看来,石雕技艺的发展,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不然就没有生存能力。“以前雕的都是生活用品,石磨、碾子、佛像,如果一直不变,就没有市场了。”李国祥说,从他这代开始,在保持石雕技艺艺术性的同时,把石雕商品化发展,比如做成砚台、摆件等等,石材的应用上也更为广泛。 如今,李国祥“老关东”品牌的石雕作品销往全国各地,也为他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而他同样希望,石雕石刻技艺能够不断的发展和传承。 老铁匠田洪明邀请大家到铁匠铺参观打铁 老铁匠田洪明还邀请匠人们到他的铁匠铺参观,现场演示打铁技艺。十几平米的简陋铺子,一个传统的铁匠炉,把铁料放入铁匠炉烧红淬火,然后用铁锤猛击,铁匠田洪明的传统打铁声震撼了现场每个人。 油匠韩云还带来了自己用螺旋榨方法榨出豆油给大家看。 来自安图县的皮匠张恕贵老人也表达了想做出自己的品牌,并且努力做大、做好的想法。 我省将为工匠立传写书传承工匠精神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王曦昌说,工匠文化之前靠的是活态传承,靠口传心授,这在传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流失,好在我省不少传承人被挖掘出来,写成著作,这种民间技艺就能留下来。现在,需要更多的人应该加盟进来,对工匠文化进行挖掘和整理,把这些技艺传承下去。 “工匠们给我的触动特别大,我要给工匠们鞠一躬。”市民代表王晶听了工匠们的介绍,感触特别大。她说,自己经常买豆腐吃、也吃豆油,也喜欢陶艺摆件,但却从来没细想过这些是怎么做出来的,看到各行各业这么多工匠,让她有了去看看的想法。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组曹保明说,工匠精神,其实就是一种强大的民族力量。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把吉林省的工匠精神文化挖掘出来,传承下去,让全社会了解工匠、尊重工匠,引发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和人才。 另外,新文化记者从研讨会上了解到,接下来我省将成立“吉林省工匠传记文学委员会”,为民间工匠撰写传记。主要是通过民间工匠口述历史的方式,以留下更详实的文化遗产。接下来还将出版发行《吉林工匠》系列丛书,弘扬、尊重和梳理我省的工匠精神。 (责任编辑:admin) |